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人民检察>>大检察官访谈

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时间:2019-08-26 16:28:00  作者:霍敏  新闻来源:《人民检察》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霍 敏 

  2018年,检察机关经历重大职能调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019年是检察事业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福建省检察机关要正确把握新的时代坐标,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体要求谋划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和进步,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近18年,期间对政法工作、检察工作所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是其治国理政思想早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治建设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次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擘画了新时代政法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福建的政法干部,我们更有条件、更有感情、更有责任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主动向党委报告重大事项、重要案件,把党的绝对领导落实到检察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要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四大检察”业务建设。内设机构改革的初衷和落脚点是更好发挥检察职能,要以此为契机,努力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是推动“四大检察”业务建设的关键,要着力解决素质能力不适应问题。“捕诉一体”要求决定捕与不捕的时候就考虑诉,做到捕诉有机衔接。在过渡期内,要科学安排,通过上级检察院对口业务指导、典型案例指导、业务骨干传帮带等多种形式,确保案件质量。要着力解决人员忙闲不均问题。要合理设计人员分配,坚持分工不分家,落实好各项办案任务。要着力解决案件质量管理不够严格问题。刑事检察领域,要重点加强对不捕不诉案件的监督制约。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领域,越是补短板、强弱项,越是要高度重视办案的质量和效果。 

  三要以服务新福建建设为职责使命落实重点任务。围绕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等任务,服务保障新福建建设,是福建省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要落实好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要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精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八条措施,创造性地落实到工作中。要全面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同时,持续推广运用生态修复机制,探索跨区域、跨部门生态保护协作和综合治理。福建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近70%,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要支撑。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发展重要指示,落实好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指导意见和福建省检察院依法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18条意见”等,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要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抓好队伍自身建设。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要从更高的站位看队伍,用更实的举措抓队伍,以更强的担当带队伍,深入推进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新时代检察队伍。要突出政治建检,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第一位,加强政治理论修炼、政治生活磨炼、政治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本领,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突出素质强检,从检察工作专业性要求和职业特点出发,全面提高检察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突出从严治检,秉持严管就是厚爱、最严格管理就是对干警最大爱护的理念,大力整治司法不规范“顽疾”,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突出从优待检,真情关爱干警成长成才,建立健全职业保障机制,努力为干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摘自《人民检察》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rmjc]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