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聚焦法律监督 持续深耕主责主业
│高继明*
进入新时代,检察机关正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处于省委领导全省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省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处于法律监督工作全面深化调整的改革叠加期,全省检察工作既面临一些问题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时代要有检察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检察新作为。今年3月,省检察院党组专门安排部署了大调研活动,组成8个工作组深入全省各地进行专题调研,总结典型经验并梳理相关问题,所到之处同志们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使省检察院党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了解掌握了全省检察工作实际,为下一步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方向和重点。
综合大调研情况和检察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全省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和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和最高检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着力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持续深耕主责主业;着力提振精神状态,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争先进取,奋力开拓新时代黑龙江检察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和黑龙江检察工作发展实际,要坚持做到“六个必须”:
(一)必须始终坚持宪法定位,着力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宪法将检察机关确定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我们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权力监督制度的伟大创举。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为一种司法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后的宪法再次表明,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一宪法定位,从没有因各项改革的推进而有所改变,也不会改变。当前在各项改革叠加推进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既要踏着稳健的步伐,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又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积极参与、配合和推进各项改革,确保法律监督职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二)必须始终把握好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关系,着力夯实法律监督根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要在检察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党的原则、坚守党的纪律;顾大局是第一位的责任,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谋发展是第一位的要务,要优化布局、深耕主业、强化办案、努力做实做精做强法律监督工作;重自强是第一位的保障,要精通专业知识、培育专业精神、提升专业品质、坚持专业操守。四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要克服单纯或片面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
(三)必须始终统筹好以办案为中心的刑事民事行政监督布局,着力厚植法律监督内涵。办案是监督的根本,没有办案就没有监督。要坚持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的理念,着力优化以办案为中心的各项监督布局。刑事法律监督既是检察机关的优势,也是根基,必须在监督手段上聚力发力;民事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短板,也是潜力,必须在监督质量上下功夫;行政法律监督既是检察业务的突破点,也是增长点,必须在监督效果上予以强化。
(四)必须始终平衡好办案质量、数量、效率要素,着力提升法律监督效果。质量是监督的生命,没有质量的数量难免出现负能量;数量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数量的质量难以产生正能量;效率是监督的价值,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在监督过程中要始终平衡好这三个要素,坚持以高质量引领增数量,以增数量保证高效率,以高效率反映高质量,使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必须始终运用好管理、考评、奖惩手段,着力提升法律监督品质。管理是基础,是对检察要素的整合协同;考评是方法,是对检察成效的具体评价;奖惩是导向,是对检察干警的激励和约束。要在充分尊重检察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的精准化、标准化、程序化;强化考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强化奖惩的认同度、公信度、满意度,努力推动形成管理精、评价准、效率高、成本低、效果优的检察管理运行机制。
(六)必须始终实现好高远站位、高点定位、争先进位的目标,着力提升法律监督影响力。高远站位是思想境界,高点定位是价值追求,争先进位是工作目标。站位要高远,必须跳出检察看检察,把检察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谋划、推进;定位要准确,必须把公正公平作为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质量要优、效率要高、效果要好、成本要低、公信力要强;目标要明确,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向先进看齐、向赶超迈进,进位次、争上游、创特色、育品牌,提升检察工作的影响力。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详见《人民检察》2018年第12期,有删节)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