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管理学和司法制度学的基本原理,检察业务管理是指检察机关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创新和过程控制等方法,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协调外部关系,实现检察使命的活动。检察业务管理机制则是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以追求检察质效最大化为价值取向形成的科学管理构造及运行体系。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的内涵为公正、规范、高效和廉洁;基本要求为构建全员参与、权责明晰、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有机结合,多种管理方法综合运用的检察业务管理新格局。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既是一种现代检察文化现象,又是一门现代检察艺术,更是重大的检察改革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首先,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是实现检察机关优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对于检察机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持续和加快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建设,并且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相匹配,才能提供优质的检察供给。
其次,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强调,“随着检察机关职能重塑、机构重组,机制必须不断发展完善”。检察业务管理等机制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制度科学发展的应然之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主体。
再次,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是检察机关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内容。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是解决“三不腐”的应然路径,特别是强化纵向与横向的内部监督制约管理等机制,才能最大化地减少司法办案活动中的职务违法空间。检察机关的业务部门、政工部门与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以及检务督察部门,需要有机协同,合力实现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效果。
二、改革开放以来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发展与需要关注的问题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余年来,检察业务管理机制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不断地调整和更新,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检察业务管理机制不断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最高检启动了一系列检察改革,如改革检察业务管理制度,完善对侦查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健全执法办案责任制,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优化检察决策机制,等等。2012年,最高检决定实行案件管理机制改革,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调整了检察业务流程和内部监督制约等管理机制,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并且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以司法办案责任制为核心的检察业务管理机制改革全面展开。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深化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之目标,围绕检察工作现代化,统筹推进最高检《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所确立的“六大改革体系”,并且将其嵌入各项检察业务管理机制之中。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应党和人民群众更高要求、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评价指标更加聚焦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深入落实数字检察战略,不断推进办案流程管理自动化,案件质量评查智能化,业务数据质量监督模块化,业务数据分析定制化,评价指标解析可视化。
(二)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司法办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是违法办理案件。二是以权谋私、以案谋钱。三是作风粗暴、态度蛮横。此外,在办案活动中,构成犯罪即捕、以捕代侦、以押促侦、以押便诉等不当做法还未彻底消除。
上述问题,检察机关既有自身司法办案不规范的原因,也有监督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不力的原因。这些问题都与检察业务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在检察业务决策、检察业务运行、内部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制约以及检察机关纵向管理机制与横向管理等机制中,均存在需要不断优化的问题。
作者:尹吉,东南大学民事检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岑,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文共四部分,现摘发前两部分,注释及全文见《人民检察》2024年第7期)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