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文化频道>>读书>>书摘

《穿旗袍的姨妈》:动荡中的草香

时间:2008-07-09 10:29:00  作者: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读《穿旗袍的姨妈》(里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是一种从容的进入。我的意思是说,里程在开篇就很轻松地把读者置换成了骆驼——书中那个敏感、腼腆、仓皇无助的小主人公。然后,我们睁大一双清澈见底的童眼,看见后来被安上“史无前例”这一定语的十年浩劫的“大戏”,猛然拉开了黑色的布幔:在那个混乱不堪的舞台上,人性之恶在跳着蛇发女怪的恐怖之舞,那么多失去理智的人,像一群疯狂而野蛮的猛兽。他们的诸多行径,在今天看来,根本无法理喻。  

  “文革”结束31年来,有数不清的文学作品对那场劫难,从多种角度多种层面作了详尽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应当说,这个题材已经十分不新鲜了。里程在这个时候,再来炒这碗“剩饭”,我想凭的是其足够的勇气和才气。在这部书里,他独辟蹊径,以一个孩子在“文革”中的成长片断,巧妙而灵活地拼接出了那段历史。他的笔墨很少直接描述“文革”,更多的是书写骆驼从童年到少年,身体和心灵成长的碎片。

  “文革”开始时,骆驼还是个懵懂不知事的5岁小毛孩,最初他把北京来的学生砸烂政府机关当热闹看。然而他幼小的心灵敏锐地感觉到“这座城市疯了”“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很快,劫难波及他全家:母亲、哥哥、姐姐、二姨妈、三姨妈,还有他自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他同时又发现“内部的世界也不可靠”,因为家庭的纷争几乎与“文革”同步,像阴影一样向他罩过来。一棵无辜的小苗,就这样被夹在黑色的壁缝里,艰难地呼吸和生长着。他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完整的民间视角的“文革史”。

  在这里,里程没有像其他作家写同类作品那样奋笔直书,把血淋淋的历史盛在盘子里端给人看,而是一反常道,把动荡不安藏匿于平静如水、不动声色的娓娓叙述里。他把读者拉进去,自己却“置身事外”。可恰恰是这种平静和不动声色,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棵向往阳光和雨露的幼苗与一场声势浩大、无人能逃的风暴,这种力量极不均衡的对抗(实质上是单方面的兽性摧残),更能引起读者的愤懑和共鸣。我们不禁会问:“人性中的善哪里去了?”而骆驼的童心以及少年时代萌动的春心,却是“寒冬”所冻不住的,他仍然有他的快乐。这似乎又昭示着:恶终将被善战胜。

  里程的这篇小说,布局谋篇非常讲究。不少后来发生的事,被他精心安插进“现在”,而时空转换又非常自然。他的文字更是异常干净,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场景,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最为难得的是,他把混浊的“现实”写得像春草一样清新,细细读来,仿佛能闻到纯正的草香。而这些草的名字,叫做青春。

[责任编辑:zywchenjie]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