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文化频道>>文化动态

党报批出版“抄袭式”跟风系出版业悲哀

时间:2011-07-05 09:13:00  作者:李宏伟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日,著名作家严歌苓发表微博:“我的最新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独家授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做出这番“验明正身”般的声明,是因为市面上已经出现三个署“严歌苓著”字样的不同版本《金陵十三钗》。无独有偶,就在严歌苓发表声明的前一天,作家出版社也通过媒体声明,该社的品牌图书“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最新一期选本遭到了九州出版社的“李鬼版”侵权。

  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声明,指向的都是当下出版行业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痼疾:抄袭式跟风。“跟风”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曾见到《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大量的“兄弟姐妹版”。其实,“跟风”的产物也未必就缺乏新意、粗制滥造:受《老照片》一书的启发,国内以《黑镜头》的名义将“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引进中国,成为国内图书出版的经典案例。成功的跟风,应该是在一本书、一个事件的畅销或轰动中,敏锐地察觉其中的风向,对读者的阅读兴味进行分析与认识,预判新风向的核心价值,予以挖掘、提升,并反过来对这股新风向进行丰富与引导——只有在这个层面把握畅销书的意义,跟风书才能摆脱创造性不足的先天缺陷,在市场与读者心中站稳脚跟。

  反观现在的图书市场,不少出版方已经失去了跟价值之风的能力,而是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对市场热点进行直接抄袭,野蛮掠夺作者与出版方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完全漠视读者的利益。以近两年深受新一代父母肯定的家庭教育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例,市面上抄袭式的跟风图书已经多达几十种。客气一点的,会用《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这样似乎对原著进行补充的书名;不客气的,则一字不动地将原书名用在自己的书上。

  今年3月,近50位中国作家声讨百度文库,开始艰难的维权之旅。如果说,网络盗版是从外部掠夺出版行业的利益,“抄袭式”跟风则是从内部败坏出版行业的根基。前者尚有根除之日,后者则不知何日平息。面对电子出版物的汹涌而来,不知道传统出版行业何时能根除这一痼疾。如果直到有一天,“抄袭式”跟风因为无利可图,方才自动消失,则不仅是出版业的悲哀,更是读书人的不幸。 李宏伟

[责任编辑:zyww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