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文化频道>>中国执法者

诗意人生

时间:2011-05-27 15:54:00  作者:李明耀 杜芳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检察长孙晋

  □二十年公安工作、十年检察历程,威严的气质,果断的作风,凌厉的攻势,这是一个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政法斗士,似乎很难让人把他与出口成章的文人联系到一起。 

  □“我一直认为,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法’。法不是一个一切都不可逾越的规范境界,而是一个充满宽容与和谐的道德境界。” 

  □正如孙晋所说:诗,是诗人的精神花园,是诗人放牧灵魂的眼睛。他沉浸在自己诗的境界里,也把工作和学习当成诗化的人生。 

  引子 

  二月雪话短,三月雨思长。园中花儿正翘首,落红满西墙。  

  西墙梅映日,青帝何所往?春日姗姗迟来时,风雨伴君狂!  

  ——《卜算子·春弄》 

  读到如此高雅有韵味的词,也许,你的脑海在快速搜索,这是哪代名家所作?但是,如果我们告诉你,它出自于一位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之手,你信吗?  

  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检察长孙晋,干警们称之为“诗人检察长”。二十年公安工作、十年检察历程,威严的气质,果断的作风,凌厉的攻势,这是一个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政法斗士,似乎很难让人把他与出口成章的文人联系到一起。但孙晋却做到了,将威严与儒雅看起来不可调和的气质那么自然地融为一体。 

  一 

  冷月清晖树影摇, 

  黎明杜宇惊梦晓。 

  春来余寒冬未消, 

  晌午园中梅正俏。  

  ——《初春》 

  今年初春,孙晋发给我们这首小诗,正式邀我们到新沂一游。  

  其实,我们早就读过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干警创作的一本文学作品合集《沂沭清风》,书中清丽而高亢的文字,让我们心思萌动,想去亲眼看一下,新沂市检察院向上的力量究竟源自哪里,也想去认识一下,那个爱写诗写文的检察长。  

  初夏一个清新怡人的早晨,我们走进了新沂市检察院。检察长孙晋快步迎上前来,步伐矫健,英武逼人。  

  看到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院落,我们心中欢喜,提议先在院子里走走,他欣然应允。庭院中,莲花、紫薇、石榴、金银花争相怒放,香樟树与柿子树也繁花点点,挂满鲜红果实的樱桃树和将青涩果实藏在叶子后边的桃李杏树与伟岸高大的梧桐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诗意盎然。  

  我们知道,那一池莲花是新沂市检察院精神的象征,也是许多新沂市检察干警笔下最优美的素材。  

  诗情,就从那一池荷花,冉冉上升,弥漫在新沂市检察院整个庭院,浸润于每一个干警的心田里,也为厚重的古韵汉风吹皱了一池绿波。 

  二 

  暮春深深,锁千红,临窗望,花凋叶倦。不见放蜂人家!  

  想念七月流火,八月丹桂飘香。雨霁处,彩虹当舞,似梦里工笔,留下多少故事多少画卷!  

  ——《寒江雪·四月故事》 

  “来新沂市检察院六年了,六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我都习惯于把自己的思绪倾注在笔端,写成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文章,来纾解或抒发我心头的感受。”孙晋这样说。六年弹指一挥间,多少惊涛骇浪从心头奔涌而过,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  

  他给我们讲了这首《寒江雪·四月故事》的故事。  

  2006年,孙晋初来新沂第一年。当年2月,一封举报信飞到了孙晋的案头。  

  举报人称,新沂市某机关干部任某酒后驾车,致使车上一名受害人当场死亡。随举报信附上的还有那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举报人称,这份责任认定书无中生有,认定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任某所驾车辆与一辆白色轿车发生刮蹭,并且隐瞒了任某酒后驾车的情节。  

  长期在公安机关一线工作并曾经分管自侦工作多年的孙晋敏锐地认为,这其中必有猫腻。他决定查清这起交通肇事案。  

  没想到,一立案,孙晋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仅来自案件本身,更来自上上下下的关系网。  

  今天的孙晋不愿去回顾那一段经历,只是感觉当时很无助,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决心,“哪怕有千斤顶在头上,我也会把这个案子办下去!”他和办案人员精心组织,出其不意一举获取关键证据。  

  案件所有疑点被一一解开,任某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后,一方面向死者的丈夫付了20万元的“封口费”,另一方面通过新沂市某医院院长宴请了办理这起交通肇事案件的民警朱某,并向宿迁市公安局检验血样的民警行贿,制作了假的检验报告“没有检测出酒精”。市公安局就是通过这份“检验报告”,制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尽管案件的侦破异常艰难,最终,涉案的多名公职人员被查处,其中四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但是,总结会上大家没有看到他的笑脸,只是从内网上他的一首《寒江雪·四月故事》里读懂了他的心情:  

  大家知道他和内网结下了“缘”,“故事”刚刚开始。 

  三 

  淡水河畔千秋怨, 

  汨罗江里傲骨寒。 

  郑袖起舞楚君去, 

  衣冠子兰忧国难? 

  九章九歌向天问, 

  三闾史诗传久远。 

  今又端午思大夫, 

  春来江清水还寒? 

  ——《端午·忆屈子》 

  2008年底,时任新沂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的张林因秉公执法多次拒绝说情,被黑恶势力打断双腿,案件查处困难重重的时候,孙晋提笔写下上面这首诗。  

  当案件经过艰辛的侦查终于告破,一个秉公执法的英雄矗立在人们面前。孙晋写下《如梦令·霜月张林记忆》,把这段历程留在了记忆深处。2009年,张林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孙晋又写下了《浣溪沙·学张林有感》,号召干警向张林学习。  

  诗中屈原逆境不屈的形象,恰恰是检察官们同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真实写照。经过三级检察机关的不懈努力,以新沂市公安民警曹振为保护伞的家族黑恶势力被一网打尽,11人被绳之以法。  

  “在案件查办最困难的时候,我曾想,如果我连自己的干警都保护不好,我又怎么去保护新沂的百姓?还谈何公平正义!这个案子如果真的办不下来,我就自己辞去检察长,不干了!”事后,孙晋回忆起当初遇到的重重困难,感慨万千。  

  是的,他预料的“故事”确实一个个开始了,又一个个精彩地谢幕——尽管他有时遍体鳞伤!  

  是啊,“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也是孙晋最喜欢的屈原的《国殇》中的两句诗。 

  四 

  绵延马陵八百里, 

  千年战事今方息; 

  山染黛色水如镜, 

  胜似江南好风景。  

  ——《游马陵山》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这是孙晋的社会理想。为了这份和谐之美,孙晋付出了无数的努力。  

  “我一直认为,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法’。法不是一个一切都不可逾越的规范境界,而是一个充满宽容与和谐的道德境界。”孙晋如是说。他喜欢郑燮的诗:“衙斋静卧丝丝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许吾辈州曹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那言辞间的爱民之情跃然纸上。  

  “九年纷争四米巷,一朝干戈化玉帛”。这是一名检察干警写的两句诗,记录着他们用诗歌去解决一起棘手案件的过程。  

  新沂市的黄某家住一楼,与对面楼房的肖某是对门邻居。两楼间有一通道,宽约4米。多年来,两家都希望使用这个巷道的空间,因而两家多次吵打。2008年7月28日,两人再次发生厮打,黄某把肖某打得右耳鼓膜穿孔,且双方拒绝调解。2009年2月6日,黄某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移送新沂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简单的案件其实并不简单。孙晋明白,黄某受到刑事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家的矛盾。  

  这天晚上,月华如水。孙晋在静静思索,希望能找出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忽然,他想到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在宅基上的争执,而给家人写的信。这封诗信,也让安徽桐城有了著名的六尺巷。安徽能有六尺巷,难道新沂就不能有自己的“六尺巷”吗?  

  孙晋当即给案件承办人打电话,让承办人把六尺巷的故事讲给双方当事人听。  

  果然,听完六尺巷的故事后,双方当事人都陷入了沉默。很快,黄肖两家就争议巷道的使用问题达成了共识:争议巷道双方各使用一半;黄某给予肖某赔偿;肖某放弃对黄某的刑事责任追究;双方握手言和。  

  一首诗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让干警们啧啧称奇。小故事化解大难题,也让孙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古今中外,情理一以贯之,多读书,通情达理,便能更好地运用法律,实现其规范人、引导人的功能,和谐社会,通世服人。  

  也许,孙晋悟出的并不止这些。“‘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细密地思考它们,越是使得内心始终充满新鲜并不断增长对其的景仰和敬畏: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孙晋说,这个关于“天问”和“人问”的哲学命题,启示我们的不仅仅是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做好一个人,对于一个检察人来说,必定也会使我们心灵激起对法律不断的惊叹和敬畏!一个执着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具有了这样的胸襟和坦诚,就能在无情的法律面前,做出对百姓富有诗意的事来,从而无愧于天地! 

  五 

  冷月清辉盈树影, 

  杜宇声声报黎明; 

  小满初夏莫道丰, 

  学无止境伴人生。  

  ——《季节·小满》 

  我们知道,新沂市检察院为数不少的案件,孙晋和他的同事们都在法律的框架下,用文化的、诗意的、充满情感的方式,一一得以消弭,件件成为百姓满意的作品。在百姓的口碑里,检察官的形象是那么的可亲可爱,那么的色彩缤纷。  

  李白曾在诗中说,意气相倾山可移。喜欢文学的检察长带来了文化检察院。2006年1月,孙晋刚上任就在内网开辟了“检察文苑”和“检察调研”专栏,并将他在原单位写的《二OO四年的第一场雪》和临别时写的《惜别》挂在内网上。干警们被新来检察长的文笔所吸引,更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我们的检察长还是个文人哪”。在孙晋的激励下,年轻干警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以诗歌书画为平台,孙晋以此开辟了新沂检察工作迈向更高目标的一条最丰美的路径,也把干警的心灵凝聚到一起。研讨会、辩论赛、兴趣小组、马陵法学社等等,青年干警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项项创新举措也推动了执法办案。重伤害引入过错认定机制、青年干警接访机制、刑事案件风险研判机制,一系列机制的创新,都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正如孙晋所说:诗,是诗人的精神花园,是诗人放牧灵魂的眼睛。他沉浸在自己诗的境界里,也把工作和学习当成诗化的人生。在该文即将成文时,他给我们发来这首小诗《季节·小满》。  

  我们珍藏这首小诗,愿与孙晋老友共勉! 

[责任编辑:zyww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