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残暑渐收,新凉悄来,广州南沙长空澄净悠远,正义网“走基层·话检察”新媒体行活动结束之际,挥手作别时,心中只觉收获满满。古人云“觉人间,万事都秋来,都摇落”,而在南沙区检察院的短短两天半时间里,感受到的全无秋日萧瑟之气,更多的是如秋实般肆意成长、成熟的勃勃生气。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走在南沙区检察院后门的小路上,阳光明媚,绿草如茵,路边榕树,一树碧无情,而我们的内心却有脉脉温情,这温情来自于南沙检察官细致的人文关怀。
原来,这不是一条平凡的小路,而是与南沙检察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息息相关。白纸黑字的法条,理性,不带感情色彩,司法者并非机械执行法条的机器,司法的人文关怀并非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话。南沙的检察官们细心地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从后门小路进入检察院而不是从庄严的正门进入,避开人来人往,既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又让未成年人内心不那么紧张,逐渐卸下心理防备。未检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为了定罪惩罚多少人,而是教育挽救多少人。司法对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关注,需要让人文关怀真正抵达个体的心灵深处。对司法的确信,对法治的信仰,是个体在享受司法关怀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在冷冰冰宣读法条的过程中确立的。
在参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沙盘治疗室、情绪宣泄室等与未检工作相关的办公室时,我们叹为观止。办公室设置科学又人性化,全院检察人员中,有七名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充分体现了南沙检察对未检工作的重视和专业化水准。
南沙检察人的努力,让我们深思每一个法律人应该如何为法治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我们是法治的践行者,理应让公平和正义成为应然之事。我们是法治的缔造者,在正确运用法律和切实进行司法人文关怀的过程中推进法治进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有首歌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不管明不明白都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正如南沙检察院的赵剑检察长在2016年的新年致辞中所说:“在这无可抗拒的变革浪潮中,我们该何去何从?不是主要看气质,而是主要看行动。”行动,不仅表现在检察业务工作上,也表现在宣传手段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不可能送给每个人一双慧眼,把检察工作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但我们可以摒弃以往新闻通稿式的枯燥无味宣传语言,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大众了解检察工作,展现检察官的人格魅力。
南沙检察院的新媒体工作自不必说,从今年3月份开通微信公众号至今短短半年时间已取得不俗的成绩,影响力节节攀升,这次活动除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南沙检察新媒体运营之外,更给我惊喜的是参与了“南检杯”广州地区大学生“新说法”论辩联赛。或许,许多人疑惑这跟检察工作有关系吗?实际上,这是一个让大学生近距离了解检察官的绝佳机会。
每一种职业的名称都只是标签化的符号,在大众不了解的情况下,从事该项职业的人群面目模糊,缺乏个性。检察官也是如此,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检察官的印象是严肃呆板。在“新说法”论辩赛中,南沙的检察官既充当导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又充当辩手,跟大学生们唇枪舌战。这是一个展现检察官人格魅力的舞台,在不同的辩题中,检察官们展示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广阔的知识面,也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让大家对检察官的印象立体化。这对确立检察机关的权威、塑造检察官的形象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而在短短两天半里,与朋友们交流,并不只是一笑了之。参加活动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检察机关的同行,还有资深律师,南沙检察院又有我的老朋友,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律人。新朋旧友,济济一堂,相谈甚欢。或把酒言欢,或促膝长谈,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勾起求知的欲望。相聚时间甚短,匆匆别离。君子之交淡如水,水虽淡,久而味长。
白云冉冉,看南沙潮起潮落;皓月娟娟,听南沙晚风三弄。活动落下帷幕,思绪并未停止,为南沙检察人的努力而感动,为他们探索的勇气而佩服。告别那天,我望向大海,想起诗人食指写过的一首诗《相信未来》中的其中几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