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新媒体矩阵>>新媒体行专题>>南沙行>>网友走进检察院

南沙之行随感

时间:2016-10-08 16:28:00  作者:迷雾旋清流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今年9月12日至14日,正义网的“走基层·话检察”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揭开序幕,作为网友兼同行,我有幸受邀参加,不仅获益良多,还结识了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网络“故友”,比如微博上大名鼎鼎的“冷月检察官”,南沙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李东蓊,我在这次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和学识。
 
  南沙区检察院在赵剑检察长的带领下,做了许多创新工作,比如这次我们参观学习的“暂缓起诉”、“认罪认罚从宽协商机制”、“未成年人检察特色工作”以及“互联网+战略”等一系列特色工作,成绩瞩目,让人耳目一新。我们还参观了南沙区检察院“新媒办”,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南沙检察微信的运营和检察业务的推广,微信业务包括了行贿档案查询、检察官约见、信访登记、阅卷申请等便民功能,据介绍,年底还会有专门的APP上架供市民下载使用。我认为这种创新非常接地气,拉近了普通民众和检察院之间的距离,也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和律师,必须点32个赞。
 
  一直以来,我认为检察院在新媒体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但囿于现实,很多构想只存在于脑海之中,有感于“隔壁公司”的公安官微及个人大V,无论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面都已经开展得相当广泛,也相当成熟,便民领域早已开通了许多微信服务及APP供民众使用,微博公共领域上甚至可以以“一V之力”扭转舆论风向,微信和微博同时开展,无论公私领域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我们检察系统因为工作性质等原因,对私领域可开展空间相对有限,在公共舆论场上也很少出现有份量的声音。
 
  作为同行,我希望南沙区检察院在新媒体这块能继续完善和发展,除了高效便民之外,能更多地在微博上发布热点话题和法制宣传,既然是“互联网+战略”,就不能只经营微信公众号而忽略微博的影响力,公共舆论空间需要平时的点滴来积累,舆论高地不能只靠一次突击去抢占。
[责任编辑:zywyj]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