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赣州市南康区检察院突出以公益诉讼为重点,多措并举,内外兼修,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共立案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2件,其中环保领域12件,食药领域2件,国有财产领域6件,国土领域2件,实现四大领域全覆盖。追回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1827.52平方米,挽回国有财产损失328万元,协助追回国有土地出让金8亿余元,督促补植复绿60万平方米,督促关停养殖场1家。
守护绿水青山
某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大面积山体裸露,造成水土流失隐患,生态环境面临破坏威胁。南康区检察院发现该情况后,立即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向区水土保持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责令该风电场对裸露山体进行治理或代为治理。经督促,该裸露山体已恢复植被40万平方米。
治理前后对比
南康区蓉江街道桥口村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未经审批建有一栋临河三层楼房,对我区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南康区检察院发现此情况后进行了立案,并依法向水利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责令拆除该栋建筑物,消除饮用水污染威胁。检察建议发出后,水利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该栋建筑物实施了拆除,保障了我区居民饮用水安全。
拆除前后对比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南康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在南康区范围经营的“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网站与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证照公示不齐全或证照过期等情形,对众多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南康区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向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对经营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规范网络外卖市场。经督促,区市监局对有关外卖网站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对不合格商家进行了下架处理,在线网络外卖商家已全部规范证照公示,消除了网络外卖市场食品安全隐患。
某公司生产的桶装饮用水,经赣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检测存在不合格情况,影响食品安全。南康区检察院立案并向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对该公司履行监管职责并加强对全区桶装饮用水市场的监管。经督促,区市监局对案涉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并限期整改,经复查,该公司生产的桶装饮用水已达到合格标准,同时区市监局表示将持续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我区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
保护国有财产
南康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某公司自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应缴纳水资源费98万元逾期未缴纳,经区水利局多次催缴仍拒不缴纳。南康区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并向区水利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追回拖欠的水资源费。检察建议发出后,区水利局依据检察建议内容催告督促该企业补交了2016年至2017年度拖欠的水资源费共计120万元,有效挽回了国有财产损失。
某公司于2015年动工开发的位于南康区的某项目,因未修建人防地下室,依法应缴纳人防易地建设费,但该公司至今未缴纳该笔费用,可能造成国有财产损失。南康区检察院立案并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区人防办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该公司拖欠的人防易地建设费催缴到位。检察建议发出后,区人防办进行了多次催缴,现该公司已缴纳了部分人防易地建设费200万元,本案还在继续履职中。
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以11.68亿余元的成交价竞得南康区一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照合同约定,该公司应于2017年7月31日前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但该公司在缴纳3.6亿元保证金后,其他费用一直拖欠未缴,国家利益持续受到侵害。南康区检察院向区国土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国土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追缴拖欠的土地出让金。检察建议发出后,在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该公司已将欠缴的8亿余元土地出让金全部缴纳到位。
一年来的办案体会
一年来,赣州市南康区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工作成效明显,这主要得益于:一是区委的高度重视。工作中,我们紧跟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办理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二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决议》,牢牢把握“公益”这一核心,紧盯四大领域突出问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三是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发挥公益诉讼“镜子”、“鞭子”及“减压”等职能优势,督促行政管理部门履职、倒逼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协同推动问题的解决,达到了与行政管理部门形成履职合力、防范化解履职风险的双赢互赢多赢的办案效果。
今后,赣州市南康区检察院将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公益核心,紧扣南康区情实际,加大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案件的办理力度,为创造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南康、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积极贡献检察力量!
公益诉讼,情系民生,守护公益,检察机关在行动!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