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学术频道>>每周之星

道义、市场与骨髓库

时间:2006-10-09 00:00:00  作者:谢晖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从来没有关心过这样的问题。尽管在数年前,当一位友人告诉我她在北大上学的朋友身患白血病、并想设法建立中国第一家民营骨髓库,问我能否加入捐献者中时,我明确答应,完全可以。数年过去,当我来到这所号称在亚洲骨髓移植技术最高的医院,发现那么多的病人要么因为没合适配型,只能在亲人的眼泪中饮恨离开人世;要么虽然有了合适配型,但高昂的移植费用只能让孩子们的父母守着孩子饮泣抹泪时,不禁让我思考,我们这个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每年有数百万白血病患者产生的大国,究竟如何建立保障国民可能恢复健康的骨髓库?一个人口只有两千三百万的台湾省,骨髓库登记者远远多于中国大陆的任何骨髓库;而东邻日本,据说更是建立了世界上登记数量最多的骨髓库。那么,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近些年来,通过一些媒体可知,我们把骨髓捐献工作主要当作一种崇高的、无私奉献的道义行为来看待,就像血液捐献一样,踊跃捐献者总是报章电视上表扬的对象。当然,对于这些踊跃无偿献血、献髓者予以道德上的荣誉和表彰,自然是一种善举。但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总是利益的动物,徒善不足以诱导更多的人们加入到献血、献髓者的行列。我想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恐怕在于借助法律规制下的市场手段。试想,倘若每位献髓者能够获得一、两万元的报酬,在目前我国国情下,在人们普遍了解了献髓对身体无害的情形下,鄙人就不相信在天底下人口最大的国家,我们就建立不起来世界上登记人数最多的骨髓库?

这样说的理由还在于:事实上,现在的骨髓库本身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道义组织,而是在一种营利的道义组织。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其道义结果,相反,我所提倡的恰恰是通过市场手段和法律规制,通过更多人的献髓登记,进一步扩大献髓的道义结果,以挽救那些在病痛中呻吟的、绝望的白血病患者!因为有偿的捐献总比无偿的呼唤要来得更为真切、更为实用、更为道义!

市场并不是反道义的机制,它恰恰需要寻求一种公平、公正而普遍的道义。这种道义就是交换的道义,用边沁的观点观察,就是功利主义的伦理。在这里,尽管不大多见“无私奉献”、“只图贡献、不求索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感人肺腑的德性举措,但功利的权衡可能使我们整个社会收获一种更大的道义结果,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何苦一定要求无偿捐献呢?

听说大约二十年前,一位颇有伦理学修养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硕士论文,但是那所号称“人民”的学校的一位名师最后就是反对授予其硕士学位。尽管其后来分别在政法大学和社会科学院做出了很大的学术贡献,但直到其因种种原因离开中国时,仍然没拿到硕士学位。回过头来再看看,现在是我们必须关注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时候了。特别是习法者,更应深入研究同样是习法者出身的边沁所倡导的这种理论。因为我们时代所需要的不是催人泪下的典型道义,而是实用有效的普遍伦理,任何普遍伦理,就在我们公共交往的生活中,而不在我们期待的崇高中,它们本不具有催人泪下的属性!

建议国家能够就此尽早立法,能够使未来骨髓买卖避免血液买卖的覆辙——

最后,鄙人的结论是:扩大骨髓库登记量,从根本上缓解骨髓捐献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只能期待通过功利化、市场化的道义,而不能指望、沉湎于那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

[责任编辑:zywgs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