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学术频道>>每周之星

龙宗智:与西政往来三十年

时间:2009-08-05 14:14:00  作者:孟澍菲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龙宗智 

  1954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后返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曾任军事检察院检察员、副检察长、检察长。1998年被特聘为四川大学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后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兼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第一次见龙宗智,是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面容清癯的他绕过半个会场,径直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儒雅中透着军人气质,在到场的众多法学家中显得很特别。 

  他原本就是军人。1978年,军队基层干部龙宗智参加高考,考取西政,攻读法律本科。后来,他又先后回校读硕士、博士,其间在军事检察院工作多年。前前后后这么一算,他竟有着28年的军龄。1998年底,他从部队转业,被特聘为四川大学教授时,已是大校军衔。 

  再后来,他以校长的身份入主母校,因冷峻形象和干练作风被学生称为“西政的普京”。不过,他本人认为大学里需要的不是普京式的铁腕人物,而是善于协调和沟通的带头人。“我希望在自己和大家的努力下,能重建西政曾有的对中国法学界、法学教育界的重要影响。” 

  现在,他离开了西政。 

  求学西政 

  卡车沿嘉陵江溯流而上。我对于江河并不陌生,但是当日的观感却很特别。左面高岸,右面深谷,江水浩荡,烟雾迷茫。此情此景,与卡车上一群胸怀远大、豪情万丈的年轻人当时的心情不是很相配吗?西政1978级学生、学者梁治平至今难忘1978年到校第一天的情形。对此,龙宗智有着相同的记忆和感触,他们是一起走进西政的。 

  1978年恰好是西政50年历史的分水岭。此前的25年历尽磨难,凄风苦雨;此后的25年劫后重生,柳暗花明。这一年,龙宗智和他远道而来的同学们,走上了治学的道路,一同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龙一直记得社会学家郑也夫关于治学态度的论断:态度有三种,功利、求道、游戏。在他看来,“功利”是学以致用,既可以功在国家,利在社会,又可以功在个人,利在家庭,无论为公为私,只要态度积极、维持合理限度,就没什么不好。第二种是“求道”,即探求真理,这应是推动学习研究的基本动力。第三种态度是“游戏”,倒不是不务正业、游戏人生,而是将学习当做一种娱乐,既不求功利也不求真知,只是体验过程的快感。“这种境界不易达到,却也并非不可能。比如写文章,冥思苦想、焦头烂额,一旦来了灵感,思如泉涌时,就会感到快乐无比,游戏赢了!” 

  与苍翠的歌乐山、幽静的校园相伴,龙宗智体味着治学的三种境界,并乐在其中。当年,身为检察长、公务在身的博士生龙宗智,写出的博士论文当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主政西政 

  对于出任西政校长,龙教授只说了四个字“想做点事”。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并不热衷官位的他,在第一次教师大会上,就宣布了自己的治校理念:“没有短期思想,但有任期观念。” 

  西南政法大学,曾创造过载入中国法学教育史册的辉煌和奇迹,被誉为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中国法学界对这所学校始终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这里是培养中国法学人才的摇篮,相当数量的大法官、大检察官、资深学者、资深律师从这里走出去。它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辉煌渐渐退却甚至深陷困顿,是从1997年底申报“211工程”失利开始的。接下来,西政被下放到重庆管理,由全国性大学变为地方性大学,再后来,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当时,整个学校都处在低落与迷茫当中。西政BBS上的一段网文写道:“诸多老师纷纷离去……我们始终不明所以。惊疑中,种种猜测纷纷浮上来……猜测的声音后来渐小,而怀疑却成了西政学生的一种可贵的精神———怀疑我们的所学是否能和他人一比,怀疑地处偏僻是否真是西政的劣势,怀疑学校制度,怀疑校领导对教育是否口惠而不实!上个学期,换了校长。西政的学生仍在怀疑,而这种怀疑已成了一种思考方式。思考自己的命运,思考如何使西政再度强势”。 

  龙宗智就是在这种怀疑中走上了西政校长的岗位。西政是他的母校,他深知主政西政的艰难。“由地方来办全国重点大学本身就很矛盾。全国性的大学本应由国家来办,现在交给地方,地方有压力,作为学校一方,无论是从地位上还是经费投入上都受到影响。” 

  “地处这个地方,靠什么留人,这是西政的难题。虽然现在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但教育人才实际上已经市场化了。”龙宗智认为,在无序的竞争中,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中西部的院校,“这些学校财力有限”。 

  于是,龙宗智与新的西政领导群体齐心协力,尽力而为。一批出走的学者回归学校,还有一些青年才俊被引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级学科博士点率先建成后,学术影响力增强,教学逐步规范。机场路边,建起现代化的新校区,现在已是大楼高耸,绿树成荫。 

  淡出西政 

  有一位“粉丝”称,龙教授人生中有几个“漂亮转身”———从一个有前途的大校军官转业为民,到高校教书,然后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者,这是一个转身;从一名普通教授,未经任何学校内的阶梯,一跃成为大学校长,又是一个转身。几年后,一直受学生、教师拥戴的龙校长义无反顾地辞官而去,回任专职教授,这一次转身立即引起一片哗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对此他只是笑笑,然后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说,“莫得啥子,莫得啥子,值不得说。” 

  2008年初,龙宗智依当初调出四川大学时的约定而回到四川大学。目前,他在西政还有一系列兼职,经常会回去,也努力再为西政做一些事。即便这样,他仍对西政怀有一份歉意,“虽然上任时我向上级承诺过干好一届,只干一届,但毕竟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好意思。” 

  回归学者,龙宗智如鱼得水。法院改革、检察改革,刑诉制度改革,但凡重要的学术会议,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他又多承担了一些兼职工作。他那些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有很强针对性与实践指导性的文章,被不少司法工作者认为是探寻理论的“葵花宝典”。他所撰写的《检察制度教程》,是全国高级检察官培训指定教材。前不久他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上发表的《取证主体合法性若干问题研究》、《书面证言及其适用》等,很快就被最高检的“反贪工作指导”、“渎职犯罪侦查指导”、“公诉业务指导”等内部刊物转载。《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一书刚刚出版,这是他几年来呕心沥血的学术结晶。他是所在学科在《法学研究》上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 

  为了始终切身感触中国司法实践的脉动,龙宗智经常进行实践调研,还兼做一点法律实务工作,包括在仲裁委当仲裁员,给政府机关当法律顾问。“过去,我总说自己‘跳跃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现在年纪偏大,跳不动了,只能说‘来往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了”。

[责任编辑:zywgs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