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百年诞辰。七十年前,林先生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嗣后留校执教。数年后,他的《金翼》一书在纽约、伦敦相继出版,赢得了西方主流学界的高度赞赏。可惜的是,这部经典著作的中译本一直延宕到1977年在台湾出版,而大陆读者有幸展阅简体三联译本(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1989年第一版),又是十二年之后的事了。
很早就听闻此书的大名,除了其出自名家之手的原因,它特别的小说体裁格外惹人关注。小说与学术著作,风马牛难及,却在《金翼》中达致了完美和谐,这不能不让人敬佩林先生的胆识与学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百年难遇的通俗学术经典,理当成为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翘楚代表。其意义不应局限于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理当扩及至整体性的中国社科学术体系,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经世致用之学都应当认真对待这部中国家族制度研究的典范之作。
《金翼》讲述了两个家族在辛亥革命到日本入侵中国之间三十年的兴衰历史。林先生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自观”(E“i“)的方法,为我们浓描了中国普通家族的日常生活画卷。通过对张、黄两家族的变迁史考察,林先生敏锐地发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体系中,“均衡”是核心要素。在他看来,“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络便立刻松弛。”
这真是活灵活现道出了中国关系秩序原理的神髓!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周遭景象如何变幻,中国人的家族关系体系犹如命定的文化基因,始终在血液、躯体中沸腾、生长。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前提,也是任何人文社科研究者都不能否认的现实。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心理和生存伦理坚执恒在,“民族特色”、“本土资源”与“普适文明”、“主流话语”之间的紧张问题才时刻凸显。唯有真正深入中国家族日常生活的关系均衡体系,我们才能参悟自身独特的生活语境和文化密码。中国人的关系体系是精心编织的均衡网络,能够依靠其内生的互动张力维系动态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非常脆弱,外界的变动随时可能破坏暂定的均衡。生活在网络中的个人必须具有应对破败的能力,及时修补关系体系的罅隙,在种种意外事件的冲击下把持均衡的准星。
在林先生叙述的黄东林家族变迁史中,有一段打官司的经历值得重视。黄东林为了争夺本属于自己的林权,一审胜诉,后因官吏变动,二审败诉,自己还身陷囹圄。在全家人几近绝望之时,受过现代西方教育的三儿子多方运筹,成功申诉,举出了大量有力证据,最终获得了法律上的胜利。这场官司为黄家赢得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奠定了乡间显族的地位。但也正是这场官司,使家长黄东林看清了人生的许多根本问题,商人的资本扩张雄心渐趋缩小,代之以家族和谐的人伦渴望。他似乎洞悉了当时法律腐败运作的实质,遇到同族发生纠纷不再赞成“告官”,而是由族内“中人”仲裁调解。他的这种转变也深深影响了其他族人。这种法律意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关系体系复归均衡的过程。纠纷的产生代表了生活网络的漏洞差池,而国家正式法律力量的介入则是强插进来的粗大竹杠,在支撑危局的同时,会占据原来许多细小竹竿的位置。要想让国家竹杠成功插入,解决纠纷后再自行退出,必须承担高昂的成本,这相对于关系恢复均衡的巨大收益而言,或许是必要的代价。黄东林家族拥有接近现代法律系统的成员,这种“关系”使得他能够赢得本就有理的诉讼。但是,对于族内成员的纠纷,与其请国家法律的竹杠强行进入,还不如乞灵于竹竿之间的关联重整。当黄东林牢牢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后,他的智慧和意志基本足以调停家族的词讼大事,法律对他而言,已是生活的可怕多余。为了提防他人借助法律竹杠施行侵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儿子送去读书、留洋,为家族长治久安创造“上层建筑”的保障。
在林耀华先生看来,维系关系均衡,最重要的是调整适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技术、行为、符号及习惯的影响,这些总合称为‘文化’”。比如,在黄东林经营的店铺中,除了经营者,还有一个隐形的文化环境存在。桌、椅、酒壶、药箱、尺、柜台、秤、钱和账簿等物品,以及量、称、算、写等技术,还有人们谈话、记录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在买卖中形成的习惯,都对人们的关系体系能否维持均衡发挥着细微却又显著的作用。国家的法律一般不会过问这些细枝末节,也无力规范这些繁杂的生活事实,但倘若人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环境受到蓄意的破坏,比如违反公认的买卖规则,掺假售假等,国家的法律就会以维护公益的理由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功的法律运作必会尊重和认可既定的文化事实,介入生活网络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均衡的关系体系。相反,失败的法律往往无视生活的内在法则,以真理强权的名义妄图重构生活、颠覆文化,最后的结果是撕裂原有的生活关系网络,让人们迁入一个陌生的“敞视监狱”。
法律源于生活,但决不能高于生活。法律不是虚拟的艺术,它是现实的苦难与幸福。林耀华先生揭示的中国社会“关系均衡”主题,应当受到更大的重视,由之引发的启思,远远超出法律的领域。
(作者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