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学术频道>>司法实践

“借钱炒股”须提防法律风险

时间:2009-12-14 09:59:00  作者:吴学安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时下,有人卖房炒股,有人贷款炒股,还有人典当炒股。证券公司里排着长队,这说明中国民众的理财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但其中也暴露了某些问题。 

  高息贷款炒股:超息不受法律保护 

  张先生是一个拥有十几年炒股经历的资深股民。几年前面对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放过。为了筹集炒股资金,除了动用准备购房的50万元外,还通过朋友介绍在一家民间融资机构贷来了100万元现金,年利息为30%。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高息借贷炒股时,张先生的回答是:“有句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你正置身牛市,投资一只股票,一天之间就有可能实现翻番,为什么不搏一下呢?”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一些民间借贷机构为了防范借贷风险,往往采取监控股票账户的做法,如果借贷炒股亏损掉本金20%的话,就会通过证券公司采取平仓处理。假如张先生炒股亏空50万元的话,融资机构就会切断他的资金来源。时下,有些人受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在从银行贷款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不惜靠借高利贷炒股。但是,这种借贷行为有可能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区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利率的四倍,超过此限度的,超过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张先生借贷炒股的年息为30%,明显超过了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限制,一旦借贷双方任何一方违约,极容易引发纠纷。 

  抵押房产炒股:赌的是“生存空间” 

  小武是一家公司的供应经理,他看见周围的人都在炒股,很多人都赚钱了,可自己刚购买住房缺少炒股本金。这时,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他,有不少人都用抵押住房的贷款来炒股,只要以房产证上的房产购买价格为基数贷款,就不需要通过银行聘请的评估公司对房产进行评估,操作起来非常简便,仅仅需要提交身份证、收入证明、购房合同、房产证等,然后填写贷款申请书就可以了。而小武这套住房市价在65万元左右,于是他就到银行贷到了45万元,贷期为一年。 

  撑死胆大,饿死胆小。用小武的话说,现在他通过抵押房产贷的款炒股翻了两番,去掉本金已经赚来一套房子的钱了。的确,由于银行在贷款上审查不严,类似像小武这样在房贷上做花样炒股的人为数不少。但法律界人士提醒,这种抵押房产炒股的风险很大。银监会2006年12月31日曾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明确禁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入市。由于这类投资者往往带着赌博的心态入市,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行情调整,哪怕短暂的变化都可能给其带来致命打击。200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这意味着,如果股市出现下跌,上涨行情结束,那些抵押者很可能因失去房产使生活受到影响。 

  典当炒股:聪明可能反被聪明误 

  现在,股市进入了上升期,人们的投资欲望又被调动起来。典当私家车、住房进行炒股的方式,也在各地悄然兴起。看好一个行情不错的潜力股,却苦于没有足够资金的股民老尤,看到股指攀升,欲追加股市投资,却缺少资金,经人指点,他将自己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产进行了典当。在办理完典当手续后,典当行将80万元当金划入了老尤的账户。老尤随即将这笔资金投入股市,成为圈子里的一名“大户”。 

  据媒体报道,最近两个月,典当行经常都有人典当房屋,南京某典当行透露,该典当行房产典当量比半年前增长了七成。约有三成以上的房产典当客户目的是炒股。尽管现在对于明确表示要去炒股的客户,典当行会采取规劝等方式尽量制止。但对于采用各种手段掩饰典当目的的客户,典当行也无能为力。据了解,现在典当融资的期限一般为1至3个月,每月交纳综合手续费3%,但若准备长期融资,每年费用将累计超过30%,这说明典当融资投资股市的成本相当高。而且,市民将房产、汽车等高档物品典当进行炒股后,在目前国内保护当户的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一旦典当行和客户发生纠纷,当户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 

  新股民源源不断入市,为证券市场带来了资金,使股指出现反弹新高,但风险也骤然加大。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多次发出通知,要求证监会各地方派出机构、交易所、相关协会和公司,对个别投资者中出现的抵押房产炒股、高利贷炒股、拿养老钱炒股的情况,加大告诫力度,使他们理解并始终牢记,生活必需和必备资金关系身家性命,切勿冒险投资。面对新股民的不断拥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进行风险投资,让股民接受投资风险教育至关重要。广大股民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合理决定投资金额,千万不可以赌的心态入市,更不要以不法手段筹集资金入市,否则,既无法以良好的心态在市场中博弈,也有可能因违反法律而受到制裁。 

[责任编辑:zywgs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