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理论>>权威解读

养老必须靠子女?意定监护来了!

时间:2022-01-12 09:37:00  作者:王鹏 胡昊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意定监护,是指成年人在自己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时,以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为自己确定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的监护人的一种制度。在意定监护制度出现之前,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监护已有类似的规定,即老年人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确定的监护人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而民法典引入意定监护制度,充分体现出该制度的重要价值。

  案例:甲已经年过五旬,是一名上市公司高管,资产丰厚但一直未婚,因多年职场打拼累出了一身疾病。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甲开始担心自己在突然患病或者老去之后,将因为无人赡养而得不到照顾,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财产有被他人侵夺的风险。因而在与亲弟弟乙商量并征得其同意后,甲写了一份意定监护协议,决定由乙担任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完全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乙照料自己。

  民法典第三十三条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检察官解析:从意定监护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订立意定监护协议需要具备一定的要件:首先,主体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次,该协议要经过被监护人和监护人的共同协商。再次,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因此,在设立意定监护时,应当满足此三个要件,意定监护协议的效力才会被法律所认可,当事人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检察官小贴士

  意定监护是一种“事先监护”,被监护人在自己尚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清晰真实的意思表示之时即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商定在自己完全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全权负责自己的人身、财产权益。早早地选定、确立自己的监护人,可以让被监护人“未雨绸缪”,避免日后违背自己意愿的人成为监护人后,侵害自己的各项权益。面临结婚率、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等情况时,不想结婚的人士可以通过意定监护的方式为自己提供保障,而老人也可以通过尽早确立监护人的方式实现“老有所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责任编辑:刘蕊]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