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德吉(左)在帮助住校的牧民孩子整理被褥。新华社发
在遥远的西藏阿里,有个叫措勤的地方,这里是西藏工作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措勤县完全小学副校长白玛德吉,十五年如一日,坚守理想和信念,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三尺讲台。
爱岗敬业校为家
1998年,白玛德吉毕业后,放弃了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机会,主动请求到措勤县做了一名语文教师。“我是土生土长的阿里人,如果我不留在措勤,更没有人会愿意留下来了。”
措勤是一个纯牧业县。刚到措勤工作时,这里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学生也不愿意认真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白玛德吉不仅认真备课上课,还经常深入牧区家访,给家长及学生做思想工作,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1999年的一天,有个叫仁珍的学生突然离校,放学后,白玛德吉顾不上吃饭,经过三个多小时长途跋涉,找到了仁珍家。在与孩子家长沟通后得知,仁珍的父母认为,与其成天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还不如回家放羊,便悄悄把仁珍接回了家。从此,白玛德吉把家访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从思想上解决家长不愿让孩子上学的问题。
如今,在白玛德吉的宣传和感化下,牧区家长转变观念,主动送孩子上学。措勤镇门东村村长嘎热说:“如果没有白玛德吉的坚守和执着,村里就不会走出那么多大学生。”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做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白玛德吉说。为了探索出符合牧区孩子实际的教学方法,白玛德吉认真研读《城乡教育研究》、《新课程研究》等刊物,浏览专业教学网站,做了一本又一本的读书笔记。“最幸福的事,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学生心中的“吉妈”
在措勤完小的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孩子们亲切地喊着“吉妈”。在藏语中,“吉妈”有亲生妈妈的意思,这是他们对白玛德吉发自内心的称呼。
当得知学生卓玛拉姆考上大学的消息时,白玛德吉流下了眼泪。她还清晰记得当年卓玛拉姆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的情形。
卓玛拉姆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穷、离家又远,当年考内地班的时候,就住在“吉妈”家里。在外上学的几年,“吉妈”也经常给自己邮寄生活费,从各方面帮助自己。
当问及未来的人生规划时,这位上海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说,在自己的人生中,“吉妈”对自己的影响最大,毕业后也一定要回到草原,成为像她那样的人民教师。
多年来,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白玛德吉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一年级的卓玛、索曲不会洗衣服,白玛德吉就经常帮助她们换洗衣裤;五年级的扎西平措生病,白玛德吉利用掌握的知识帮他减轻痛苦……同事普布说:“她是既当老师又当保姆,这样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