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2年>>201208>>检察风采·广东开平>>动态·开平

广东开平:"五化建设"提升检委会决策水平

时间:2012-08-22 11:32:00  作者:张雪群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正义网广东8月22日电(通讯员 张雪群)开平市院以贯彻落实高检院、省院及市院检察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进一步促进该院检察委员会“五化建设”,切实提高了检察委员会决策能力和水平。

  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严格执行《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和《检察委员会议事及工作规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细化本院执行“条例”和“规则”的制度,促进检察委员会议事程序制度化。实行议题“三级审查、二次讨论”,即凡需提交检察委员会审核的议题,须层过科室负责人、主管副检察长、检察长三级审查,审核议题要提交科室、检察委员会二次讨论,以提高检察委员会议题审议的效率及决策水平。同时,规范检察委员会请假制度,规定检察委员会委员因事无法参加会议的需经报请程序,防止因人数达不到过半数而无法举行会议,并将请假情况作为委员履行职责的考核内容之一。该院坚持检察长末位发言制,全面落实高检院关于审议议题时委员发表意见的顺序要求,即“专职委员――未担任院领导的委员――主持人”,并严格按照“两个半数”的规定,执行表决程序。由检察长主持会议,末位发言,引导委员们充分讨论、民主决策,防止和纠正了“哑巴委员”和“同意委员”的现象,避免会议形式化、走过场,并建立了信息报送及分析制度。贯彻落实省检发检委办字[2011]9号文件规定,及时将检察委员会工作情况上报市院,加强了与上级市院的沟通协调。

  该院根据最高检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题标准(试行)》的要求,对检察委员会的相关文书统一了格式、细化了内容模板,并加强了对相关附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一是结合工作实际统一制作了《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议案审批表》、《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通知书》、《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反馈表》和系列议题报告,解决了文书格式五花八门和内容不规范不全面的现象。二是制作了《提交检委会讨论事项说明》和提供附件列表,解决了检委办对相关材料的归档工作不及时不齐全的现象。三是细化了检察委员会会议记录的模板,制作了检察委员会会议纪要,使检察委员会的工作更全面、细化。四是制作了《检察委员会讨论议题一览表》,对提交的议题报告分门别类,统一登记,分类取号,使检察委员会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为统计、查询工作提供便利。

  该院通过追踪监督,认真落实决定执行情况反馈制度、决定执行督促催办制度、决定执行情况检查制度,切实改变了“重审议事项,轻督促检查”的现象,保证检察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切实维护检察委员会的权威。一是加强《决定事项通知书》的执行效力。要求执行部门要在决定执行完毕后五日内填写《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反馈表》,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连同反映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交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二是加强督促催办。对于未执行的,要求执行部门在接到《决定事项通知书》一个月内说明未执行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并规定最后执行期限。三是建立执行情况的落实检查制度。检察委员会成员通过不定期抽查备案资料,检查执行落实情况,全面掌握检察委员会决定执行情况,确保检察委员会的决定被严格执行。四是加强与承办部门的联系。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进一步密切与承办部门的工作联系,以督办促执行,以分析促解决,切实提高执行效率。

  为了丰富检委会决策的参考信息,提高检委会成员业务水平,增强决策准确性,该院设立了法学研究组作为检委会下属的专业研究部门,是检委会的“智囊团”,虽未取得编制,但该院从提高检察委员会的决策水平出发,把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干警和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察官吸纳进来,法学研究组成立之时便制定了《开平市人民检察院法学研究组章程》,确立了该研究组的指导思想、宗旨,规定了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的条件及准入程序,组员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事先对重大疑难案件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检委会的“五化建设”。法学研究组成立一年多以来,召开学术会议多次,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讨论疑难案件6件,为检委会决策提供学术参考,增强了检察委员会议事能力和决策水平。

[责任编辑:zywyuxiao]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