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2年>>201208>>聚焦执法公正>>走进政法基层

浙江台州海门派出所的"明星"民警——阮林根

时间:2012-09-10 15:54:00  作者:王临艳  新闻来源:中国警察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有两名被老百姓熟知的民警,他们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为百姓解决了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为百姓眼中的“明星”民警。

  “话痨”警官

  阮林根是个“话痨”,这是社区居民对他的评价。

  今年44岁的阮林根从部队转业后成为社区民警,从警7年来,他从一开始的“群众出气筒”成为了“社区百事通”,更是台州“警民恳谈”的主角之一。

  2006年,台州市公安局推出了“警民恳谈”活动。阮林根每天坚持起早摸黑,深入社区,踏遍了管辖片区的每一个角落,他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不停地和社区居民说话、聊天、记录。在一次次与百姓的恳谈中,他倾听并牢记他们的心声,为百姓解决了狗患、出租房整治、围墙加固、环境噪声、不健康网吧、民工讨要工资等大量关乎民生实实在在的问题,“话痨”警官成为老百姓对他的昵称。

  在工作过程中,阮林根意识到,“警民恳谈”不仅有利于及时听取民意,尽快尽多解决民生问题,而且还是民警主动进行法治宣传的好场所。向老百姓普及法律常识、安全防范知识成为他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他和所里同事的摸索下,他们把放有宣传图片、防骗器材的安全防范车——“流动超市”,开到了老百姓中间,现场向百姓展示各种器材、讲解适用方法,群众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在各区块了解防范知识。一本图文并茂的“阮警官说防范”更是在百姓中普及开来。

  这样的恳谈和防范普及不仅让老百姓受益更为民警工作提供了便利。很多群众从恳谈中学会了识别技巧,为民警及时提供线索,民警由此破获了多起案件,阮林根通过“警民恳谈”获悉线索抓获的犯罪嫌疑人30余人,其中13名为网上逃犯。

  把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阮林根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台州市“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椒江区首届道德模范。

  “群众的老娘舅”

  海门派出所的调解室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汪峰调解室”,以调民警的名字来命名一间工作室,这是非常少见的。

  41岁的汪峰是安徽人,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台州海门做民警。一开始他不会讲台州本地话,只能带着协警去社区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也能操着流利的本地话跟群众打交道了。

  刚工作时汪峰是做社区民警的,他管理了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管理范围内有15000多名常住人口和近万名暂住人口,解决农村治安常见的矛盾纠纷问题成为他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个村子里两名70来岁的老人家因为年轻时分田地的事情,多年来小吵大闹不断,经常引起两个家庭的邻里不和谐。汪峰在走访村子的时候得知了这一情况,讲道理、说人情、普及法律,他软磨硬泡把各种方法都用上了,终于让两个当事人坐在一起将各自心中的气和想法都心平气和地说出来,并达成了和解。

  类似的矛盾汪峰在做社区民警时解决了很多。等到海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时,汪峰顺理成章成为了专职调解员。成为调解员后,他改变过去在办公室等矛盾纠纷当事人找上门的传统模式,积极主动深入社区村庄、田间地头开展工作。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平均3天调解一起,除了在调解室里进行,还开着一辆贴上醒目的“汪警官流动调解车”标语的警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第一时间化解矛盾。

  目前,经汪峰调解的矛盾纠纷300余起,没有一起激化和复发,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群众的老娘舅”。

[责任编辑:zywsg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