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4日,时任思明区人民法院院长、目前已是厦门中院院长的陈国猛,在一次刑事案件的庭审中敲响了大陆法院“第一槌”。新华网 卢俊宇 摄
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新华网 卢俊宇 摄
来自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导诉员。新华网 卢俊宇 摄
两级法院均设立了ATM取款机或邀请银行进驻诉讼服务中心收费,实现立案、交费一站式服务。新华网 卢俊宇 摄
厦门中院的图书馆 新华网 卢俊宇 摄
厦门中院的调处衔接办公室特约调解员洪乾坤在向记者介绍调解工作。新华网 卢俊宇 摄
厦门中级法院最大的法庭,市民可以通过安检后随意旁听。新华网 卢俊宇 摄
“正义不但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的公开、透明,对于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日益高涨的关注,对于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厦门市中级法院以海沧区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为契机,努力实现从立案、审理、执行到管理监督全方位公开,积极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诉讼服务中心:司法为民、便民的“第一窗口”
王桂英是厦门市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位职业律师,谈起厦门中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她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不管对当事人还是我们律师,诉讼服务中心的成立都是一件大好事,从审查到立案整个过程花费不到30分钟,这种一站式服务方式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立案效率,而且服务态度也很好”,她说道。
诉讼服务中心的设计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气息,记者亲身体验到了厦门中院在便民服务工作的精细化。除了印制立案指南、设置电子触摸屏、诉讼流程上墙等常规导诉方式外,他们还发挥辖区优势,与厦门大学法学院共建导诉台,聘请法学院的优秀学生轮流到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导诉服务。
导诉员小颜告诉记者,在校园里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和法院的实际工作有很多脱节,这样的实习经历,不仅让他得到了法律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了服务群众的意义。
“经常有当事人对法律程序不了解,对填写诉讼文书有疑问,而法院工作人员紧缺,不能保证及时满足需求,让这些法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做导诉员,一方面,可以为我院有效节省资源、让当事人可以轻松、便捷立案;另一方面也为法学院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和锻炼的平台,为他们以后从事法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实现双赢的好事。”厦门中院的立案庭审判员张巧铭说。
厦门中院投入120万元对“厦门法院网”进行改造升级,研发开通了短信服务平台,案件立案后由系统自动向当事人发送短信告知立案信息,让当事人对立案进程了无疑问。同时推出网上立案审查、网上信访和网上诉讼指导等功能,方便群众诉讼。一位远在日本横滨的当事人曾专门发来邮件对厦门法院推出的网上立案审查便民措施让其避免空跑一趟表示感谢。
诉调无缝对接:将纠纷化解在诉前
厦门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室,聘请两名专职调解员,记者看到在调解室里挂满了锦旗,而这些锦旗都是送给一位65岁老人的,他叫洪乾坤,是厦门法院的特约调解员,谈起调解工作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洪乾坤记忆最深的一次调解是在去年8月23日移送到立案调解室的一起工伤赔偿案件,因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无工资支付凭证,在赔偿数额的计算上再次出现分歧,而且双方因为诉讼针锋相对,打起了持久战。接到案件的老洪深知,对于工伤案件的当事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老洪初步断定,双方之间的争议焦点在时间和金额上。从受案后一周的时间,老洪与双方进行了不下8次沟通,双方当事人终于被他的执著和耐心所感化,各退一步,这场旷日持久的工伤案件画上了句号。
后来,双方先后都给老洪送来了牌匾和锦旗,上面分别写着“有灿烂的调解之花,必然结成和谐之果”和“刚性诉讼费时两年,柔性调解仅用十天”。
据了解,厦门中院自2011年以来共诉前调解案件429件,调解成功153件,调解成功率达35.6%,结案标的达10.9亿多元,其中90%案件已自动履行完毕。
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件,厦门中院还会邀请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服务人员、亲朋好友等外部力量协助调解。“厦门中院从来都是主动邀请,并不只是为了形式上,确实是很愿意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这点很难得。”,厦门市政协委员王桂英说到。
其实这只是厦门法院在创造性地吸收传统“无讼”文化的精髓、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诉调对接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人民陪审员制度:将民意直接融于司法之中
郭前进是厦门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厦门中院的人民陪审员。他在2005年网上报名、半个月后被选中,这让他“很意外”,因为他不敢相信自己在参与审判时同审判员具有相同的权力和职责。为了更好履行职责,他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7年时间,他见证了厦门中院司法民主和公开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但他也同时说到“因为对法律不了解,庭上要么有的人民陪审员什么也不说,要么有的随意发表意见,‘陪而不审’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据厦门中院王琦介绍,人民陪审员的选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电脑随机抽取,另一种是针对需要专业知识的个案会从专业人民陪审员库里挑选。厦门中院要求,一审案件必须20%有人民陪审员,如果达不到就不达标。而厦门中院今年以来全市250名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案件2957件,一审陪审率达到74.24%。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