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张庆水
“如果没有社区矫正,没有司法所的鼓励,我就没有信心开始新的人生,更谈不上发展事业。”这是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村民杨某面对自己渔场的红火景象,说下的一段感恩的话语。
3年前,杨某因寻衅滋事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执行。回乡服刑期间,是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志愿者帮助他改过自新,重树信心,搞起鱼塘立体养殖,成为年收入达10万元的致富能手。
“截至2012年8月底,安徽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5361多人,解除矫正29276多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6085多人,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矫正开启了万名罪犯新生之门。”安徽省司法厅厅长王翠凤说,自2006年3月社区矫正工作在安徽省试点并全面推开以来,全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积极发挥教育矫正的攻心治本作用,通过家庭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积极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制、社会公德、时事政治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认罪悔罪,自觉遵纪守法。
据统计,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安徽省共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17.4万人次,个别谈话教育34.3万人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3.9万人次;全省已建立就业基地389个、教育培训基地489个、社区服务基地1148个,共组织社区服务或公益劳动27万人次;今年共为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低保4802人,落实责任田16928人,开展技能培训13329人次,指导就业27556人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日益增加的新形势,安徽省将继续抓好社区矫正信息化应用,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各项执法活动环环相扣,减少执法随意性,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从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深化社区矫正双向联系制度,科学整合资源,丰富合作内涵,形成长效联系机制。”王翠凤说,加强与监狱、看守所以及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大力推进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基地建设。探索总结禁止令判决执行工作方法经验,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应急防范能力。探索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形式做法,充实社会工作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实战能力,努力在培育安徽社区矫正工作亮点上有新作为。
法制网合肥9月13日电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