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新闻 |  图片 | 视频 | 舆情 | 直播 | 装备技术 | 反腐 | 检察 | 监督 | 评论 | 文化 | 博客 | 微博 | 地方频道
 

  公诉席上的青春之歌

  ——记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的青年检察官们

  今年5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优秀公诉团队”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是一个以青年检察官为主体的优秀团队,其中有7名青年检察官。提起他们执法为民的事,老百姓总是赞不绝口。新华区检察院检察长崔少波动情地说:这群年轻人执法为民,薪火相传,在公诉席上唱响了动人的“青春之歌”。

  惩恶护民 勇于担当

  “谢谢,谢谢,太谢谢李检察官了,这次能把他们三人判了,可算解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头恨了!”当非法集资数额达5000余万元、给群众造成损失达3000余万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主犯李某等三人,在庭审中被公诉科青年检察官李硕驳得体无完肤、哑口无言,不得不认罪服法时,近百名受害群众激动得在庭审后把李硕团团围住,一个接一个地攥住他的手,感谢检察机关为他们的损失讨回了一个说法,还了一个公道。

  “作为人民检察官,就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惩恶扬善,勇于担当。”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青年女检察官高静香掷地有声地说。近年来,这个青年检察官团队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成功办理了一批危害百姓安全、损害百姓利益的案件,捍卫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群众夸赞这群站在公诉席上的青年检察官个个都是“火眼金睛”、“铁嘴钢牙”。

  “这又是个难啃的骨头案!”当上级院将中纪委督办的原石家庄市某县人事局局长王某涉嫌犯罪的系列案件,指定新华区检察院办理时,公诉科检察官们意识到这是对他们再一次的严峻考验。受理案件后,他们发现这一案件涉及受贿、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等罪名,涉案人员多、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为此,成立了以科长高静香为组长的专案组。与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次交锋,更加印证了这是一场硬仗。王某翻供否认了大部分罪行,同案犯罪嫌疑人也多数翻供,就连重要证人在重新询问时也闭口不谈。面对这种困难局面,专案组没有将案卷退回侦查机关“一退了之”,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应对。

  为把该案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专案组严审细查上千份证据,多次到实地查看,走访当地群众和相关证人,搜集有力证据。经过一百多天的昼夜奋战,终于完善了证据,达到了起诉条件。在为期一周的庭审中,公诉人凭借着详实的证据材料,条理清楚、说理充分、论证严谨,有力地指控了犯罪,出色完成了该案的公诉任务。最终,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310万元。该案被评为河北省检察机关反贪十大精品案。

  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在审查李某某等11名团伙成员寻衅滋事、盗窃一案中,因犯罪嫌疑人均为恶势力团伙成员,反侦查能力强,对办案人员抵触情绪大。为将这些人迅速绳之以法,还群众一个朗朗晴天,青年检察官唐宝莉认真审查证据材料,列出了详细的退补提纲及讯问提纲、询问提纲,最终掌握了扎实的证据材料,查清了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并追诉了一起新的犯罪事实。庭审中,唐宝莉交叉讯问被告人,找出各被告人供述中的矛盾点,让其他被告人就同一情节当庭对质,各个击破,11名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对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犯罪行为,要及时坚决地予以打击。2010年,张丽锋承办了一起故意毁坏财物案。石家庄市某工程服务中心经理李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拆迁户尚未签字同意的情况下,将新华区某城中村10余户民房非法拆除。虽然案发时民房已经无人居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民房内仍有大量电器家具等物品存放,非法拆除给拆迁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受害群众情绪异常激动,聚集在检察院门口,声称如果处理不好就要四处上访。从外面办案回来的张丽锋看到这种情况,连忙上前了解情况。原来,群众对犯罪嫌疑人李某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不满,强烈要求检察机关为他们伸张正义,挽回损失。

  张丽锋加班加点审查案件材料,提审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被害群众经济损失达60余万元,李某犯罪数额巨大,符合逮捕条件,检察机关依法监督侦查机关对李某执行逮捕。张丽锋及时将这一结果告知群众,并多次主动约访受害群众解释法律规定,稳定了群众的情绪。她又多次教育犯罪嫌疑人,使其对受害群众进行了经济赔偿,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在办理一起医托诈骗案中,针对13名犯罪嫌疑人不认罪的问题,办案人唐宝莉无数个夜晚与办公室的灯光为伴,细致地审查卷宗;无数次地往返看守所提审。庭审中,面对10余名辩护人的轮番上阵,唐宝莉举证科学、答辩有力,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大多数被告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表示认罪服法。最终,法院对13名被告人全部做出了有罪判决,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在办理郭某、刘某两名未成年女孩强迫一名15岁少女赵某卖淫案件时,青年检察官王思渊通过阅卷发现嫖客王某在同赵某发生性关系时,可能知道赵某被强迫的情况,并且借此威胁赵某,迫使她就范。对此,王思渊认为王某可能构成强奸罪,如果让其逍遥法外就是对公平正义的亵渎,难以安抚被害人受伤的心灵。对此,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发出了《补充侦查决定书》。经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获取了王某同犯罪嫌疑人郭某的短信记录和其他关键证据,证实了强奸事实,最终使得王某这个“漏网之鱼”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化解矛盾 倾注真情

  “唐检察官,你就是我的亲姐姐!要不是你,对方到现在还不会原谅我,我的学籍也保不住了……”当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农村大学生赵某因故意伤害罪被法院从轻判处缓刑时,他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握正义之剑,留芬芳于民。面对当前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公诉科的年轻检察官们在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的同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公诉工作的始终,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诉人不是办案机器,工作中不仅要指控犯罪和惩治罪犯,还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神圣职责。”这是这群青年检察官的共识和行动。

  石家庄某中专学校17岁的女生曲某和同学孟某因琐事发生纠纷,曲某一巴掌将对方打成耳膜穿孔,造成轻伤的后果。受理此案后,承办人张丽锋深入学校走访,了解到曲某以往无劣迹,而被害人也表示愿意与曲某和解。本案具备刑事和解的基础条件,但曲某家在东北,父亲卧病在床,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父母没有能力来处理此事。张丽锋了解到曲某有个姑姑在天津,有可能提供帮助。她主动给曲某姑姑打电话,讲明了曲某的法律责任,但提到赔偿,曲某姑姑一口拒绝了。第一次通话碰壁了,两次、三次……,终于第五次电话曲某姑姑接听了。经过反复沟通,曲某的姑姑主动与被害人家长取得了联系。后来经双方协商,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害人一方得到了经济赔偿款,对曲某的行为也表示谅解。根据这种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对曲某做了相对不起诉决定。张丽锋对曲某进行了法制教育,还专门结合她的具体情况撰写了检察官寄语交到她手中。事后,被害人家长专门将一面写有“心系百姓  为民执法”的锦旗送到检察院表示感谢。

  像张丽锋一样,公诉团队的每名成员在工作中,也都从定纷止争和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对于在亲友、邻居、同学之间发生的轻微刑事案件,积极促成当事人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以更有效地修复破坏了的社会关系。

  今年2月,在办理张某故意伤害一案中,青年检察官张可发现犯罪嫌疑人张某与被害人竟是一对亲兄妹,因为生活琐事大打出手,在冲突中妹妹受了轻伤。“都是60多岁的人了,还能做多少年的兄妹?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你们兄妹竟大打出手,也不怕街坊邻居们笑话,怕孩子们瞧不起你们!”“当哥哥的应该有当哥哥的样,先给妹妹道个歉!”张可的一番劝说之后,张某终于红着脸到妹妹家探望,给付妹妹医疗费5万元钱,妹妹也明确表示不要求追究哥哥的刑事责任。剑拔弩张的兄妹二人冰释前嫌,又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

  实践证明,对符合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努力促成加害人与被害方达成和解协议,既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从宽处理,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方权益,实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据统计,5年来,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共促成刑事和解案件138件。

  答疑说理,心顺才能气平。近年来,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在不断推行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的基础上,还大力加强了释法说理工作。

  “你是个本性不坏的孩子,因为一时的冲动触犯了法律,冲动是心中的魔鬼,一旦被释放出来,就会伤及无辜,同时也伤害自己,你已经渐渐长大,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在于个子多高,年纪多大,而在于能够预料自己行为的后果,希望你今后遇事三思而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个遵法守法的好公民,以实际行动完成自我救赎。”这是一名青年检察官写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检察官寄语。

  据介绍,在释法说理工作中,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的干警们注重不起诉、不抗诉工作与释法说理相结合,避免因当事人对检察工作不了解、不理解而引发涉检访。在作出不起诉或不抗诉决定后,办案人向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等详细说明理由,认真解释、答复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疑问和异议,做好被害人的息诉工作。释法说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公诉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还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有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创新工作  不懈探索

  “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质量,检察工作必须不断创新,青年检察官更要走在创新工作的前面。”这是新华区检察院检察长崔少波反复对公诉科提出的要求。“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成为公诉科这支青年团队的座右铭。

  他们积极适应修改后刑诉法的新要求,抓住保障人权、证据规则、程序公正、办案效率及监督制约等关键节点,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在河北省内率先推出了三项机制: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特殊办案机制、“简易审案件”公诉人100%出庭机制(即“4321新华模式”)、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大大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公诉人希望你能真正从本案吸取教训,在此送给你一句名言:‘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和自由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审判长,公诉人意见发表完毕。”今年7月12日,由新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信用卡诈骗案等四起案件,适用了简易程序审理,总共用时100分钟。

  参加全国检察机关办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工作座谈会的代表,现场观摩了这次庭审。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新华区检察院作为全国唯一的基层检察院代表,介绍了他们办理简易审公诉案件“4321新华模式”的创新做法。

  在探索“4321新华模式”的同时,新华区检察院还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特殊办案机制进行了创新。

  “王某被决定不起诉了,但有六个月的考验期!”对于这个结果,王某的母亲很感激。据悉,这是今年以来新华区检察院与新华区司法局会签《关于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矫治教育的工作办法》后,由他们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对其进行矫治教育的第一案,是他们在探索创新路上迈出的又一步。

  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应当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定辩护人。为实现与修改后刑诉法的无缝衔接,全方位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新华区检察院制定出台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法律援助的工作办法》。办法规定,法律援助的对象包括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经济困难的未成年被害人。他们根据这个办法通知法律援助中心为17岁的犯罪嫌疑人段某实施了法律援助,有力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河北省开先河的不仅仅是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特殊办案机制,他们探索建立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在河北省内也属首创之举。

  2011年2月,16岁的歌厅服务生高某伙同经理王某等8人殴打被害人连某、陈某,造成一人重伤、一人轻伤。办案人经审查认为,高某参与了对被害人连某、陈某的殴打,其行为同被害人伤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是否有必要逮捕这名未成年人呢?他们启动了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

  首先,在依法听取高某意见时,高某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表示自愿认罪,并希望对被害人进行赔偿。而后,办案人又同公安机关一起对高某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到高某平时的表现良好,无其他违法犯罪记录。高某的家长同时表示,今后对高某一定严加管教。通过一系列调查,他们发现高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系初犯、偶犯,案发后又能如实认罪,具有较好的悔过表现,具备监护条件,人身危险性和妨碍诉讼可能性都不大,因此对高某作出了无逮捕必要的结论,经上报检察长同意,最终检察机关对其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多彩青春  甘于奉献

  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青年检察官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却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就是奋发有为,服务人民,甘于奉献。

  争当学习型检察官是他们的自觉行动。高静香这个公诉席上的检察官,还不时出现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大学讲堂,以该学院兼职教师的身份,给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曾做过高校教师的唐宝莉撰写的调研文章屡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中央媒体上发表,并连续多年承揽高检院、省检察院的重点调研课题,今年被选入河北省检察机关调研人才库。青年检察官李硕为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出庭公诉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朗诵和业务竞赛,2011年摘得河北省公诉人辩论赛最佳风采奖的桂冠。其后,他又和其他队员一起努力,在全国公诉人分区论辩赛华北赛区比赛中,取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80后”检察官王思渊这个刚从校园走出来一年多的年轻人,以扎实的理论功底,起草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办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人送绰号新华区检察院“法律法规起草专家”。

  工作高于生活,为工作舍得个人利益,在这个青年群体中形成了风气。当人们入夜酣睡的时刻,当节假日亲戚朋友结伴旅游的时候,经常看到这群青年检察官加班加点的身影。走下公诉席,他们普通得和其他人也没什么区别,在家里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件件不马虎。爱人的事业成败,孩子的学习好坏,父母的衣食冷暖,事事都要挂在心上。他们努力做好儿女、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但常常难以做到忠孝两全。老人住院没时间去探望,小孩病了没功夫去陪床,他们经常对家人心存愧疚。高静香年幼的儿子,放学后经常饿着肚子呆在社区居委会、学校收发室等着妈妈来接,节假日经常在老师、同学家中度过;和张丽锋一起居住由她奉养的老母亲患有腿疾行动不便,她不但不能照顾,还让老人牵挂不已。李硕的父亲因肺部感染被下了病危通知单,他却因开庭不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陪护。唐宝莉的丈夫曾这样后怕地评价他的妻子:俺媳妇可是不折不扣的“女强人”,怀孕7个多月还连续出庭公诉12个小时,换成其他女人谁敢?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这首《众人划桨开大船》,是这个公诉团队所有成员最喜欢的一首歌。多年来,他们正是像歌里唱的那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功办结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公安部挂牌督办的 “河北—广州3.18”专案,受到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今年5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优秀公诉团队”;该团队多名成员先后多次立功受奖,有的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的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有的成为石家庄市“十大检察官标兵”。

  百炼成钢为检,绕指柔情为民。在苦与乐的交织中,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团队奏响了一曲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青春之歌!

      
    石家庄市新华区检察院公诉科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执法为民,注重办案过程中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全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公诉席上的青春之歌
他们秉公执法,但绝非"无情"
投票
出品:正义网编辑部  策划:闫慧萍  编辑:杨斯 谢天维 于潇 周怡灵 全森 刘彬  美编: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