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新闻 |  图片 | 视频 | 舆情 | 直播 | 装备技术 | 反腐 | 检察 | 监督 | 评论 | 文化 | 博客 | 微博 | 地方频道
 

  >>个人简介

  她是一幅画,画卷不长但绚丽多彩;她是一首歌,歌声轻柔但荡气回肠。从事检察工作虽然只有短短8年,但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投入,从感觉身体不适到疾病确诊的一年多时间,一直坚守在公诉岗位上,没有请过一天假;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心系岗位,念念不忘工作和同事……她,就是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的80后女检察官楼若林。

  楼若林坚信:思辨之美,在刑事司法领域,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庭审中公诉人与律师的交锋。

    楼若林坚信:思辨之美,在刑事司法领域,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庭审中公诉人与律师的交锋。

  她是一幅画,画卷不长但绚丽多彩;她是一首歌,歌声轻柔但荡气回肠。从事检察工作虽然只有短短8年,但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投入,从感觉身体不适到疾病确诊的一年多时间,一直坚守在公诉岗位上,没有请过一天假;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心系岗位,念念不忘工作和同事……她,就是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的80后女检察官楼若林。

  初出茅庐后生可畏

  2003年7月,22岁的楼若林坚守着维护公平与正义的信念,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如愿考入了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留给我的第一眼:一头可爱的短发,穿着T恤和中裤,斜背着挎包,年轻、纯净甚至带着些许稚气的脸庞。”该院公诉科科长郑敏说。

  最初,面对这个看上去如此柔弱的女孩,郑敏也有过疑虑:她适合当公诉人吗?她能当好公诉人吗?“事实证明,她很有潜质,每次出庭都不需要老公诉人补充发言。”

  起初,同事们惊讶年轻温柔的楼若林如何能够如此沉着冷静、反应灵敏,后来才得知她经常抽空去旁听其他公诉人的出庭。陪同其他公诉人出庭时,她也总在认真记笔记,还买了很多有关出庭技巧的书学习。

  楼若林坚信:思辨之美,在刑事司法领域,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庭审中公诉人与律师的交锋。为了让这种美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每次出庭前,她都会作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遇到一些疑难复杂案件,她更是要拟定好几套出庭方案。

  “在法庭上,她的声音不是最响亮的,言辞不是最犀利的,但她却是最镇定最有准备的。”有法官这样评价楼若林。

  2007年7月,楼若林出庭公诉一起受贿大案。这是一个观摩庭案件,庭审时,原先认罪态度较好的被告人居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闪烁其词。辩护律师表示有几项事实并非收受贿赂,而是被告人提供劳务后应得的劳务报酬。

  楼若林既没有因为律师的不逊言辞恼怒得失去分寸,也没有被一些干扰观点牵着鼻子走。她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解释的规定,不紧不慢地一一驳斥和否定律师的辩护观点。最后,法庭采纳了公诉意见,并当庭对被告人作了有罪判决。

  庭后评议中,几位老公诉人都说,干公诉这么多年,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还是禁不住加快语速,情绪激动,而楼若林的沉着冷静太值得他们学习了,真是后生可畏!

  多岗位调动任劳任怨

  作为新闻和法律双学士的楼若林怎么都没有想到,短短8年时间里,自己从公诉科到办公室,再从办公室到侦监科,后来又抽调回办公室,直到2006年8月重新回到公诉科。

  “她一直坚守着,勤勉努力,任劳任怨,因此无论到哪个部门工作,都是最受欢迎的人。”该院检察长高杰说。

  在办公室期间,她身兼信息、宣传和统计三个岗位。由于勤于钻研,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就成了统计方面的行家,经她核对后上报的统计报表从未出现过差错。写起信息和宣传材料来,她更是精益求精。为了获取第一手素材,她经常拿着笔记本穿梭于各个业务部们。

  2004年下半年,侦查监督科因为办案力量紧缺,楼若林被调到那儿担任内勤,她凭借自身特有的细心和用心,利用内勤管理案件材料的便捷条件,系统地建立起了“在逃人员信息库”,给全科的立案监督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007年1月,怀揣着优秀公诉人梦想的楼若林回到了公诉科,并且毫无怨言地接过了内勤的班。2010年3月,已在病中却不知情的她,在接到领导让她写份调研材料的电话后,拿着笔记本来到领导办公室,轻轻柔柔地说:“我现在记性不好,怕记不住,你说要点,我记下来。”第二天,她就把一份高质量的材料交到了领导手上。

  楼若林的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却很少体恤自己。有时,科室领导体谅她身兼内勤、岗位辛苦,总分一些简单的案子给她。察觉到了这种情况后,她主动申请说,“我想办大要案,不然我会跟不上大家的。不要担心,我应付得过来!”在业务部门工作的6年时间里,她一共办理了各类案件300余起,追诉追捕40余件,无一件错捕错诉案件。

  两次开颅仍心念工作

  2009年上半年,休完产假回来的楼若林身体慢慢出现了不适,并且越来越严重。好多次,同事看到她趴在办公桌上难受得不行,就劝她回家休息,她却一直坚守,总说:“没事的,趴一会儿就好了。”在病情确诊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没有因病请过一天假。

  2010年4月2日,宁波的医生初步确定她患了脑部胶质母细胞瘤,需要马上赶往上海复查。这天下午,院里正好要开检委会,她承办的一起非常复杂的多被告多次抢劫案件也要提交讨论。领导建议由其他人来代她汇报,可她坚持自己汇报,直到案件讨论完,她才急匆匆离开。这也成为她办理的最后一起案件。

  当天,上海医院的复查结果如出一辙,她的生命最多只能再持续一年。得知这一结果,她平静地回到单位办好长假手续,一边跟接替工作的同志作交待,一边把她不放心的细节记录在纸上,脸上没有露出丝毫痕迹,而边上知情的同事却早已是泪水涟涟。

  在上海接受开颅手术一个星期后,楼若林才能说出完整的话,这天,医生带着一群护士来查房,她虚弱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什么时候能上班?”听闻此言,医生和护士面面相觑,相对无言,然后微笑,流露出敬佩之情。

  病情稍稍稳定后,她一再向领导要求回来上班,她说:“我现在脑子不好使,案子办不了了,但帮大家填填文书、装订案卷也好的。”她也常在电话中问起科里的情况,听说案子很多大家很忙时,她难过地说:“我病了,拖累了大家,该我办的案子要大家帮我分担,真的很抱歉!”

  2011年初,第三次复查,医生说她的病情控制得很好,她非常开心地给院领导打来电话:“我好了,真的可以来上班了。”大家也都以为奇迹真的发生了。回来上班的第一天,同事看到她无限深情地用双手抚摸着她的办公桌,轻声说:“终于又回来了。”同事们几次看到她翻阅案卷,她说希望自己能尽快熟悉起来,争取重新办案。其实上班的这段日子,她还在继续接受化疗。

  2011年3月,楼若林的病情再次恶化,她不得不接受第二次开颅手术。手术前,她还在关心科室里的同志参加全市公诉人评比的情况。可奇迹终究没有发生,8月9日,她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平凡中见伟大,柔弱中显坚强。宁波市江北区委追授他江北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出了向她学习的号召。共青团宁波市委追授她为“勤勉敬业好青年”。宁波市妇联追授她为宁波市“三八红旗手”。浙江省检察院为她追记个人二等功。

“坚守”到最后一刻的80后女检察官
投票
出品:正义网编辑部  策划:闫慧萍  编辑:杨斯 谢天维 于潇 周怡灵 全森 刘彬  美编: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