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2年>>201209>>最美青年检察官>>最新报道

"最美青年检察官"90%来自基层呈现较强"平民化"

时间:2012-10-11 09:10:00  作者:李娜 张昊  新闻来源:法制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怀着7个多月的身孕连续4天在法庭上与十几个辩护人唇枪舌战的国家公诉人韩丽春;参与查办重特大犯罪案件,奋战在反腐一线的反贪局长常亮;遭受犯罪嫌疑人疯狂报复全身严重烧伤,重返检察岗位再谱辉煌的侦查监督科长华丽;身患重病、坚守岗位到生命最后一刻的80后女检察官楼若林…… 

  “他们心怀大爱,用年轻人的勤奋、执着、坚韧、责任、担当为全体检察人员做出了榜样,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青年检察官’。”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启动“最美青年检察官”集中宣传活动。谈起这些青年检察官究竟美在哪里,启动此项活动的意义何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如林如是说。 

  90%为检察业务部门骨干 

  来自最高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40岁以下检察人员有95432人,占全部检察人员的41.59%。其中检察官46939人,占全部检察官的30.69%。 

  “青年检察官是检察工作的生力军,是检察队伍中最活跃、最有朝气、最富创造精神的中坚力量,作用日渐凸显。”李如林说,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骄人的成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检察官的美丽风采,在检察工作中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他表示,正是为了充分展示青年检察官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勤奋敬业、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树立检察人员良好职业形象,促进青年检察官队伍建设,最高检决定组织开展“最美青年检察官”宣传活动。 

  “这次专题宣传不仅是今年我们在挖掘、宣传检察机关先进典型方面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深入推进全国检察机关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工作.。”李如林说。 

  据了解,今年8月初,最高检确定以“40周岁以下优秀检察官或平均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优秀检察官群体”为对象,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经逐级遴选,高检院机关与各省级检察院共推荐“最美青年检察官”专题宣传人选33个。 

  其中,青年检察官集体2个,青年检察官个人31名,平均年龄34.5岁,90%为检察业务部门骨干,涵盖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检察、民事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9个部门。对其他优秀青年检察官个人和群体,各地检察机关也将组织当地媒体开展同步宣传。 

  平民化较强多来自基层 

  在推选出的这33个青年检察官个人和群体中,有从事控申接待工作十几年办理500余起信访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赢得百姓信任的优秀控申接待员;有响应祖国号召,远离家乡,将青春光彩绽放西部法律沃土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还有15年四代坚持维权接力,为3000多名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救助服务的“知心姐姐”热线团队。 

  “的确,‘最美青年检察官’推荐人选大多工作在基层,深深扎根一线,紧紧贴近人民群众,呈现出较强的‘平民化’、平实性。”李如林认为,既体现了他们敢为人先、勇挑重担、敬业爱岗,又体现出年轻人独有的特点。“他们热爱生活、真实诚恳,岗位平凡、事迹平实、亲切生动、感人至深,容易为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 

  李如林介绍,此外入选的青年检察官个人和群体还具有另外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彰显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正确的检察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展示了当代青年检察官勤于思考、勇于担当、公正执法、服务群众、富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和青春风采。 

  另一方面,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人物真实、鲜活、饱满,年轻、活跃、富有青春活力与创业激情,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彰显出新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展现了青年检察官的良好职业形象。 

  “此次专项宣传活动结束后,最高检政治部将继续宣传和弘扬青年检察官的先进事迹。”李如林表示,大力发现、培养和树立检察系统优秀青年和青年群体,建立良性的先进典型表彰激励机制,对于塑造检察队伍良好职业形象,扩大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法制网北京10月10日讯

[责任编辑:zywyh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