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鹤山市院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预防职务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突出“四个重点”,助社会矛盾化解
(一)服务民生,保障“三旧”改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为预防鹤山市在“三旧”改造工作中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行为,该院加强与市国土局的沟通联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与市国土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鹤山市“三旧”改造中国土资源管理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引》(下简称《工作指引》),科学预测易发职务犯罪环节、表现形式,共商预防对策,并进行了文件联签。鹤山市委对该院与国土局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将《工作指引》转发给全市参与“三旧”改造工作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有力推动了该市“三旧”改造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扎实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的专项预防。沙坪联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是是鹤山市有史以来首宗大型水利项目,被列入江门市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总概算2.3亿元。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安全,该院加强与市水务局的沟通联系,对该工程项目开展专项预防,制定了《关于开展鹤山市沙坪联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专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意见》。分别与工程施工、设计、监理单位代表签订了《廉政合同》,切实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
(三)强化案后预防工作。完善“侦防一体化”机制,对有较大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个案和类案剖析,针对案发的原因、特点、规律及发现的犯罪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检察建议,提出预防犯罪、堵塞漏洞的具体措施和意见,共发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5份。如该院办理鹤城镇水利会麦某和共和镇泮坑村委戴某两起涉农案件时,注意到发案原因均是由于基层制度建设薄弱所致,于是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镇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堵塞漏洞,促进基层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积极服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011年是村、社区“两委”换届年,该院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需要出发,将配合市委搞好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做到早谋划、早部署、见实效。一是成立“鹤山市人民检察院服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召开服务“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各科室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三是制定了《鹤山市人民检察院服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部署具体工作措施,将任务分解到相关业务部门,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四是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预防科联合检察室先后到基层村委会调研摸底,了解换届前的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引导村民依法选举,阳光选举。
二、强化“三大举措”,推社会管理创新
(一)探索完善社区矫正新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该院组织监所和预防部门深入全市基层派出所和司法所,就监外执行罪犯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当前鹤山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形成了《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报告报市政法委,得到市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二)着力营造社会化大预防氛围。一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发送廉政台历和贺卡。二是及时更新预防网站,全年共上传预防宣传材料310多篇。三是利用节日、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召开的时机,发送既有温馨节日问候,又有反腐时政信息的廉政短信,深受全市干部欢迎。四是播放廉政公益广告,着力营造“廉为荣、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三)服务企业健康发展。一是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积极配合该市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开展“廉洁月”活动,在该企业举办了大型反腐倡廉图片展,并赠送《鹤山市反腐倡廉图片集》20本以及预防警示教育DVD等宣传资料。二是利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服务企业发展。该院印制了《鹤山市人民检察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简介》5000份,先后到市政府采购中心、国税局、地税局的服务大厅等地发放,加大对新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作用的宣传。
三、依托“两大阵地”,促公正廉洁执法
(一)建立“联席会议”协作机制,开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领域的预防工作。该院与市气象局、市工商局成立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共同制定了形式丰富、注重实效的预防工作方案。
(二)搭建“互动讲坛”沟通平台,创新预防教育模式。为提升预防宣传教育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预防工作实效,该院以纪律教育月为契机,积极联合市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互动讲坛”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共同剖析职务犯罪案件,检察官点评,撰写廉政红段子,预防知识问答等形式,以新颖、直观和更有针对性的互动模式,打破台上讲、台下听的预防教育课常规,实现检察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横向互动及职能部门内部的上下互动,大大拓宽了教育面和参与面,创新预防宣传教育新模式。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