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你不该走呀!你是为我们活活累死的呀!”
“叔叔,我们长大了也要像你那样去报效祖国……”
一声声呼唤,聚焦着同一个名字;一排排花圈,悼念着同一个士兵。
岷江上游的都江堰,记载了李冰父子不畏艰险与洪水抗争的奋斗历史;今天,它铭记了一位战士真情爱民累倒在抗灾一线的感人事迹。
6月18日凌晨4时45分,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破裂出血,济南军区驻豫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战士武文斌永远地走了,年仅26岁。
6月21日,某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为革命烈士。
“舍不了自己的命,就救不了群众的命”
铁军一兵――光荣传统熏陶,他好学上进;面对受困群众,他奋不顾身
2002年,高中毕业的武文斌,入伍来到某红军师“飞夺泸定桥”红二连。
这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军队。该师历史悠久、战功卓越,素有“铁军”之称。
从此,红军的传统熏陶着这名年轻的战士,二十二勇士“要桥不要命”的连魂深深融入到他的血液。
2005年8月,武文斌以全团第一的成绩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2007年7月分配到铁军师炮指连实习。地震发生时,武文斌的实习期快满了。考虑到这点,部队安排武文斌留守。“指导员,你是不是不把我当连队的兵看?对我来说,能给党分点忧,给灾区人民做点贡献,就是最好的毕业证。”就这样,武文斌争取到了参加抗震救灾的机会。
5月12日,部队到达灾区后,武文斌和战友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转移群众,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和战友们翻越一座座大山,把食品和饮用水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搜救失事直升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最前面探路,3次滚下山,幸运地被树木拦住;灾后安置重建,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清淤泥、搬石头、疏通引水渠……
“他最自豪的是他以前的老连队。”新兵徐鸿光说,“当我们都觉得扛不住的时候,他就用红军精神鼓励我们。”
5月17日,武文斌所在师接到命令,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移重伤员。具有军事地形学专长的武文斌和代理排长李孝会,被抽调到先遣队担负探路任务。
道路被毁,山体滑坡,判定方位、选择开进路线异常困难。但武文斌还是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救援官兵以最快的速度,翻越3座2500多米的高山,第一时间把部队安全带到了指定地域。
“让我去!”浸透衣背的汗水还没晾干,得知山上的一位老人房屋倒塌、生死不明,武文斌立即找到通信营教导员王斌请战。
山路崎岖,余震不断,飞石滚落。武文斌全然不顾,带着几名战士攀山而行,一个多小时后赶到救援现场,将全身7处受伤的老人马学友成功救出。
那是一次多么艰难的前行啊!战士们如伏在旱地上的青蛙,四肢交替爬行。衣服破了,手划破了,双肘双膝磨破了。虽然他们小心翼翼,但还是几次险些跌下山崖。面对战友的担心和责怪,武文斌却十分坦然:“舍不了自己的命,就救不了群众的命。”
“老乡一天不住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
拼命三郎――平时最听话的兵,抗震救灾中成了“最不听话”的人
武文斌出生在河南农村,对农民怀有朴素的感情。
在武文斌眼里,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进入灾区以来,武文斌从没睡过午觉,一有空儿就跑到附近的老百姓那里,清废墟、割麦子、搭帐篷。
6月9日,连队奉命帮灾区群众安装板床,武文斌抢着承担了最重的拧螺丝任务。时间不长,就磨破了手套。他就干脆徒手作业,很快手上就打起了血泡。
“戴手套拧螺丝不方便,速度慢。”战友见状,给武文斌送来手套,劝他休息一会儿。武文斌却说:“不碍事,我们早一分钟把床装好,灾区群众就少受一分钟的罪。”
一天下来,武文斌拧了1400多个螺丝,螺丝刀都被拧变了形。
看着他打满血泡的双手,有的战友心疼得掉泪,可武文斌却自豪地说:“我们铁军都该有双铁手。”
据炮兵指挥连提供的资料,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一线的32天时间里,连队共给他安排了3天轮休,分别是5月22日、6月2日、6月16日。可他一刻也没“消停”。
“他是我们连平时最听话,但在抗震救灾中‘最不听话’的兵。”连长李俊峰说,到灾区以后,武文斌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分内的事,就到处蹭活,别人拦也拦不住,被战友称为“拼命三郎”。
历史记下了他和连队战友32天创造的业绩:走遍都江堰市玉堂镇的12个村7816户人家,转移群众3638人,帮助群众搭建1000余顶(间)帐篷和简易房,组装木床1818张,卸载救灾物资54车。
历史记下了这位钢铁战士最后一日的战斗瞬间:6月17日早上8点,连队从玉堂镇向胥家镇转移战场,临行前,武文斌抽空给父亲武中林打了参加抗震救灾以来的第三个电话。
电话中,父亲听说儿子又有了新的任务,反复叮嘱他“既要完成好任务,又要注意休息,我们正在家给你忙乎结婚的事。”
武文斌对父亲说:“现在咋能休息,老百姓都在焦急地等着。只要还有一个老乡没住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
这一天,武文斌好像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整个人像开机的马达,转个不停!
活动板材很沉,四周是锋利的金属皮,稍不留意就会割破手。第一车快卸完的时候,夜色渐暗,连长李俊峰担心天黑后官兵割伤手,决定组织党员骨干抢卸。
武文斌不是党员,他找到连长:“让我上吧,我保证和党员一样快。”
对于武文斌,李俊峰没有办法拒绝,这个虽然不是党员的战士,只要组织党员突击队,他都一次不落。况且,连里开展火线入党时,他还把机会一次次让给了别人;部队组织党员交“特殊党费”时,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块钱交了上去。
21时25分,武文斌和战友们冒雨将8车50吨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到位。他累得瘫坐在地。
武文斌实在太累了!尽管如此,他仍念念不忘灾区群众。熄灯前洗漱,他对一起打水的班长姜春雷说:“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
没想到,这却成了武文斌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要替武班长了结入党心愿,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5月18日,武文斌牺牲的消息传到指挥连,全连官兵签名要求连队党支部发展武文斌为中共党员。集团军党委及时作出决定:追认武文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武文斌!”6月20日20时,在武文斌的灵堂内,战友抱着他的遗像,全连官兵高举右手,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代表武文斌齐声宣读入党誓词。
“老婆,等我抗震救灾凯旋时,一定把你风风光光娶进门”
真情男儿――认准的事情,他一定要做到;商定的婚礼,竟成了永远的梦
听说武文斌要上灾区前线,2月份刚和他领取了结婚证的妻子杨卫华有些放不下心。武文斌在电话里对她说:“现在灾区人民有难,铁血男儿岂能无动于衷,如果错过了这次抗震救灾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战士就应该上战场!”
杨卫华高挑的个子,俊秀的面容,和英俊的武文斌站在一起,谁都说是天生的一对。他俩恋爱5年,感情深厚,一直到今年2月,武文斌才休了一个短假,领了结婚证,两人商定在“五一”或6月武文斌毕业时举行婚礼。因为工作,一推再推。“老婆,辛苦了!等我抗震救灾凯旋时,一定把你风风光光娶进门。”丈夫透着千般柔情。
这些日子,武文斌几乎每天都要和杨卫华通个短信,报个平安。参加抗震救灾以来,两人每次联系,武文斌要说许多安慰妻子的话:“我不累。”“我在这挺好。”武文斌牺牲的噩耗传来,杨卫华悲痛欲绝,前往都江堰的途中,怀里揣着丈夫的照片,泪流满面地念叨着:“文斌呀,我一直等着你回来完婚,没想到这婚礼竟成了永远的梦。”
武文斌牺牲后,战友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口袋里仅有5元2角钱。
“这孩子太节俭了,心里总想着别人。”父亲武中林热泪盈眶,伤心不已。
武中林说,儿子当兵以来,无论是当义务兵还是后来当士官,他隔三岔五向家里寄些钱。回家时,绝少不了给村里大爷大妈孝敬。
武文斌是家里的顶梁柱,弟弟是个智障残疾人,妈妈做过胆结石穿孔手术,干不了什么重活。为了生计,已经60岁的武中林来到河南邓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临时工,每月挣300元钱。儿子当上士官后对父亲说:“我今后有工资了,你以后不用再操心,安心注意身体,我养活你。”
武文斌从小就想当兵。参军来到部队后,武文斌省吃俭用,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个牙刷能用半年,一个笔记本用完正面用反面,从不随便丢弃,从不乱花一分钱。
“他热爱生活,懂得体贴人,哪怕遇见小孩子过马路,他总是习惯地伸开手护着,生怕他们摔一跤。这次,他是为灾区人民献身的,我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杨卫华抽泣着,努力地不哭出声来,“我要留下来,当个志愿者。”
武文斌走了,他同时带走了妻子6月17日22时00分53秒发来的短信――这是一段绵绵的情话:“老公,你受苦了,等你回去,我去看你,请你吃好吃的,吃你爱吃的,给你按摩,让你舒舒服服!你困吗,要是困了,你就先睡吧。”
武文斌睡着了,头冲着青城山。他的心与灾区人民紧紧相连,他的爱洒在了身下这片土地!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