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郑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正在举行。
校长把学员武文斌的毕业证书交到他的妻子杨卫华手中。
“文斌,看到了吗,今天你学成毕业了!”杨卫华泪流满面。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点名,队长大声呼点:“武文斌!”
“到!”139名同班学员全体起立,齐声应答。
……
2008年6月18日,离毕业还有12天,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员武文斌倒在了抗震救灾一线,用生命撰写了一篇优秀毕业论文。
2005年9月,武文斌以济南军区“铁军”某团第1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成为一名士官学员。
武文斌攻读了57门课程,平均不到10天就要学完一门课程;士官专业42门课程中,有41门达到优;参加自学考试,15门课程,都顺利通过。
战友在整理武文斌的学习笔记时,发现他在“你的笔下有血!”这句话下面划了好几道杠杠。
“你的笔下有血!”这是军事测绘业内一句名言,意思是测绘人员绘制地图差一点,现实中就不知要差多少公里,就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这句话,一直被武文斌记在心里。
2006年4月,武文斌和战友到一座深山里进行野外实习。为了修正一个测绘数据,武文斌在一条无名山谷中穿行近5个小时。
学员队队长李东红在整理武文斌遗物时发现,武文斌生前使用过的《军事信息技术》、《计算机原理》等专业书籍上划着各种中英文标记,记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
细心的同学给他算了一笔账,别人一天只上8节课,而武文斌一天至少上了12节课;2年的学习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时。
在学院档案室存放的一份武文斌的《外业实习报告》格外引人注目,空间测量技术教研室主任王庆宾说,这份报告模型分析见解独特,软件制作新颖,是学院培养的6批士官学员所作报告中最优秀的,已成为学院士官教学的“标志”。
一次,王庆宾给研究生上课时,发现武文斌也挤了进来。下课时,他拉住武文斌:“听得懂吗?”
武文斌说:“能听懂一部分,听不懂的,我都记下来了,回去再好好地琢磨琢磨。”
王庆宾经常被武文斌在校园里拦住,“在野外,如果不小心指北针弄丢了,或者是关键时刻坏了,怎样确定方位?”“一些重要的地标特征找不到了,怎样确定方位?”
“我们还可以通过太阳、星座、月亮等来判别方位……”王庆宾耐心地讲解。
在一次纪念烈士的座谈会上,王庆宾感慨地说:“武文斌同学是把真本事学到手了。这次参加抗震救灾,他能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给官兵带路,在完全陌生的地域,凭着一张地图和一些零星参照物,把官兵准确地带到指定地域,真不简单!”
武文斌在信息工程大学这片沃土里,不断地汲取着营养。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作为普通一兵,多次参与学院科技创新活动,一时间被传为佳话。武文斌参与完成的课题设计《跨河水准特征分析》,具有很大应用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该院博士生导师许其凤认真看了这个课题后,连连称赞:“这个设计出自一名士官之手,真是了不起!”
毕业典礼结束了,学员们奔赴军营,开始完成武文斌未竟的事业。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