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亲友的陪伴,回家的路不再孤单 记者叶茂林摄
楚天都市报消息(记者陈世昌 舒均)前晚6时,开封夜色如墨,深沉无比,一如21天前的那个深夜。远处的城市依次点亮的灯光,闪烁着家的温暖。无论有多远,那儿是我们永远的岸,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再过几分钟,孙水林将会踏上他的回家路。这次的回家,故乡的面貌再也不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再也不会别离,故乡母亲的怀抱从此成了他最温暖的臂弯。
所有的艰辛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家。
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
开封殡仪馆外,6辆挂着武汉牌照的小车排成整齐的长队,这是接孙水林回家的车队。其中的一辆越野车上,摆放孙水林的遗照,微微上翘的嘴唇,还在向周围的人群诉说着什么,也许他还有很多未竟的事业。
工友官敦贵端起遗照,仔细端详一阵后,眼泪忽如决堤的水,夺眶而出:“水林哥,马上回家了,我们66名工友一起陪着你回家!”
回家,是重重压在他们心坎的两个字。无论多远、多累,每年的腊月,他们都会像迁徙的候鸟,奔往家的方向。而在21天前,突如其来那场车祸,永远割断了孙水林回家的路。“出来了!”人群中,不知道是谁轻轻说了一句,大家立刻屏住呼吸,向着殡仪馆的方向。殡仪馆内,家属抱着孙水林的骨灰盒,缓缓往外走。人们怎么也无法相信,21天前,那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今竟安身在小小的骨灰盒里。
身后,女儿孙云凄厉的哭喊声一遍遍地传来:“爸爸,我要带你回家!”一声声,一句句,似乎在绞割每个人的心,飘向家的方向。
今天回家不再孤单
6辆小车齐声长鸣,那是回家的笛音。
推开车门,孙东林接过哥哥的骨灰盒走上车,把骨灰盒紧紧抱在怀里。20年来,兄弟俩的心,从未离开过。今天的千里回家路,孙东林还有很多话要对哥说。
窗外,夜色更沉。21天前,也是这样一个夜晚,50多公里外的南兰高速公路上,哥哥悄悄离去,没有给弟弟一句遗言。至今,孙东林都无法原谅自己:“要是多劝劝哥哥,晚点和自己一起出发就好了!”
车已经缓缓启动,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高楼,大家没有心情去欣赏,只有悲伤在悄然蔓延。孙东林抱着哥哥的骨灰,俯下头低声诉说,流淌着兄弟俩不能重现的往事。
他永远无法忘记,早在上小学五年级时,为了赚取学费,他找到哥哥在汉口三阳路打工的建筑工地,没日没夜干了11天,却没讨到一分工钱。从那时起,他和哥哥就立下志愿:如果以后当了老板,决不拖欠工人一分钱!
初中毕业后,他又跟随哥哥,从武汉到北京,再到天津,兄弟同心,打拼天下,事业终于有了起色。
那时,每年过年回家,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从天津到黄陂,千余公里的回家旅途从不单调。全家人挤在哥哥的车上,唱着歌,开着玩笑,一路欢声笑语。而到了兰考,全家人习惯休息片刻。嫂子会在超市买他们喜欢吃的零食和口香糖。而他便和哥哥蹲在服务区门口,谈着过去的一年,憧憬着新一年承包更多的工程。说到高兴处,兄弟不禁相视一笑。这种默契,如今只能藏在心头。
夜更深了,时针已经指向新的一天。孙东林依然还以那个姿势,眼光紧紧盯着哥哥,仿佛要将一辈子的话说完。“哥哥,今天是我最后一次陪你回家了!这样一段路,以后只有我独自去走了!”尽管是没有回音的自言自语,孙东林感觉只有说出来后,他才会觉得好受点。
过了这条河,就算到家了
天露出一丝白,那是离家更近的信号。
凌晨5时许,车队缓缓驶下京港澳高速公里,黄陂指示牌闯进了所有人的视线。那一刻,孙东林将哥哥抱得更紧了;快要到家了,意味着兄弟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
车队停在收费站外,工友默默走下,将车挂上白花,轻轻擦拭水林的遗像,其实上面根本就没有灰尘。似乎是近乡情更怯,离家乡越近,他们心就越紧张。有工友情不自禁地对遗像说:“水林哥,我们回家!有很多人在接你啊!”啜泣声随之四起。
而在不远处,排成长队的乡亲挤在黄陂和孝感交界处的桥头。很多人一宿未睡,只为看水林一眼。
当车队缓缓驶过大桥时,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是对游子最好的迎接方式。脚下的黄孝河在静静流淌,它以自己的方式迎接英魂归来。因为,从这一刻开始,水林就算回家了。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