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6岁的宋鱼水,在她热爱的法官岗位上已经坚守了22个年头。曾经作为一名一线法官,她审理了大量疑难、复杂、新类型的案件,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作为法官群体的代表,她曾多次荣立一、二等功,被授予“十大杰出青年法官”、“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等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她,真诚、随和的态度一如往昔,言谈话语间流露的仍是那份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审判业务的思考,以及对“胜败皆服”目标的不倦追求。
2009年11月,宋鱼水被正式任命为海淀法院副院长,分管民事审判工作。对于经济纠纷和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出身的宋鱼水来说,第一年的领导工作让她倍感压力,但从中也让她对审判实践有了新的领悟。
“以往,在我办理经济案件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基本都处于一种理性的状态下,可民事案件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宋鱼水说,民事案件不仅数量大,而且很多案件中当事人对抗激烈,案件的许多焦点问题很可能不是纯粹的法律问题。
宋鱼水印象很深刻,在一次参加庭室疑难案件讨论的过程中,她发现所谓的疑难案件其实是一起案情并不复杂的离婚诉讼,就因为一方当事人以死相威胁不同意离婚,使得案件办理进入了两难境地。而在她主管的民事审判领域,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通过这些工作,我对普通民事诉讼当事人这个群体有了更多的认识,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等领域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基层老百姓的法律素质提升仍不乐观,法官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在新的岗位上,宋鱼水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普通百姓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并在院里的支持下做了不少的尝试:在派出法庭增设立案点,推行原被告诉答机制,联合妇联开展婚姻案件调解,与院校合作强化法律援助等,都为老百姓打官司创造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走上领导岗位后,宋鱼水没有太多的机会亲自“坐堂问案”,可她对审判业务的钻研和探索却始终没有停止。去年,宋鱼水直接参与了一起大型游戏软件案件的审理,其间组建了一个包括软件专家和专业教师在内的5人合议庭,进行了一次很充分的庭审。“现在,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当事人总认为法院专业性不够、公信力不足,这一案件组建的5人专业合议庭也是一次尝试。事实证明,专家的加入果然赢得了当事人更多的信任。”宋鱼水告诉记者,她参与案件审理其实更多的是想对一些疑难案件的解决探索一些新的模式。
对于案件审理的质量,宋鱼水有着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在她看来,当事人到法院来,根本的需求就是一个是非的标准。因此,她从不主张法官“和稀泥”,而是严格要求法官们必须在“吃透”案件、明确是非标准后,再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调解过程中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在像老师一样指导他处理纠纷。她认为,只有这样,当事人才能真正心悦诚服。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