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2年>>201207>>法治辉煌十年间·政法英模>>2010-孙炎明

孙炎明: 经历三次大手术 与死神抢道较量

时间:2012-06-05 08:58:00  作者:  新闻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在他的后脑勺上有个非常刺眼的疤痕,这是他经历三次大手术,与死神抢道较量、三闯“鬼门关”而留下的印记。他从不把自己当成脑癌患者,距离死神对他的宣判已有六个年头,但他至今依然顽强地活着,快乐地工作着。他用他的真诚与执着换来了死刑犯的真心悔过,他用他的朴素与坚强为高墙内的在押人员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暖……他就是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誉为警界“保尔”的浙江东阳看守所民警、共产党员孙炎明。 

  脑癌威胁,三次大手术何惧人生 

  现年48岁的孙炎明从警己28年,其中到看守所高墙内做监管工作10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忘我工作,乐观大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荣获省级以上荣誉证书。他那种乐观的态度和“拼命三郎”式的工作作风,根本就看不出是个身患“绝症”的病人。 

  2004年3月,就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病魔无情地向孙炎明扑来。他的左后脑勺瘙痒,红肿一天天加剧。妻子多次催促他去医院检查,孙炎明却一直没当回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请假了,别人就得顶上去。”就这样,他一直拖着。挨到当年五月黄金周,孙炎明总算利用节假日抽时间去了趟医院。为了不影响工作,孙炎明选择了在门诊做手术。“原本预计半个小时的手术,却整整花了三小时。当时我心里就十分紧张。”妻子张春香回忆说。当脸色发青、十分疲惫的孙炎明走出门诊手术室,他反而劝慰焦急的妻子:“良性的,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然而,两天后孙炎明的病理化验报告出来了,却是个晴天霹雳:恶性肿瘤,晚期!一周后,医院请来知名专家再次进行手术会诊,最终确诊:脑癌!最多活不过半年。一向身体健壮、一心想着工作的孙炎明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更是像跌入了冰窟。对于真相,这对恩爱夫妻彼此隐瞒。张春香说:“我当时做了一份假病历给老孙看,老孙后来告诉我,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情了。老孙是干公安的,什么能瞒得过他呢?” 

  孙炎明上手术台开刀时,恰逢女儿准备参加高考。为了不影响女儿的考试情绪,妻子对打电话回家的女儿撒了个谎,说是自己陪孙炎明到外地旅游去了。至今,远在美国交流学习的女儿仍念念不忘高考完毕去见父亲时的情景:病床上,父亲戴着眼镜悠闲地翻着书本,与她想象中插着氧气管、病恹恹的病人大相径庭。“爸爸今天还吃了一小碗饭呢!”女儿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欣喜地告诉母亲。父亲的坚强与乐观使她擦干了眼泪。 

  多次的化疗啃噬着孙炎明的身心,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妻子买来营养品为老孙滋补,可他吃了没几口就吃不下了。“只要吃得下饭就行,我抗癌能力强。”孙炎明笑着说。既然让我遇上了,就直面它,没什么可怕的,比我病情严重的人还多得很呢!面对死神,老孙谈笑风生。 

  病还没好,孙炎明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单位。按照所里的规定,凡值夜班或双休日值班的均可补休一天,可孙炎明从来也不补休,加班加点对他来讲是家常便饭。所领导都劝说孙炎明:“老孙,你身体有病,回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我帮你处理。”他总是说:“没事,我能挺住。反正回家也没有事情,还是在单位里安心一点。”正因为他辛勤的付出,与在押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们都把孙炎明当做兄长或朋友,有什么心事和愁闷都喜欢对他说,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疏导。“据我所知,他管理的重点人员是全所最多的,这些人原来是最难管而现在成为最能够安心改造的,这是老孙努力工作的结果啊!”看守所所长说着眼睛湿润了。 

  2007年6月,经杭州浙二医院检查,孙炎明的病情有所恶化。在家人和单位的双向强制措施下,老孙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出院后医生再三叮嘱孙炎明:立即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养病,否则就是玩命。单位领导、同事和老孙的爱人都对老孙苦苦相劝。然而孙炎明却说:“默默地在家里等死,还不如干工作干死。看守所警力不足,每个民警都是一人多岗,我不愿意享受特殊待遇。与其在家闲着养病,不如在看守所快乐工作,如果我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我的生活也快乐不起来。” 

  执着的孙炎明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韧劲,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决斗。单位领导拗不过他,就提出给他换个稍微轻松点的岗位,协助其他同事做一些工作。要么具体岗位就不要安排了,你想来就四处转转。但老孙坚决回绝:“那不行!我都没有把自己当病人,希望你们也不要把我当成病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顶一个人用,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干好工作一天,我的生活才能快乐一天。”因此,至今老孙仍与其他民警一样,主管着两个监室,同时还协管两个监室。 

  手术后孙炎明经常性头痛,浑身无力。看着日益疲惫的老孙,妻子张春香心疼不已。有时候不免也埋怨几句。但老孙依然很“顽固”:“既然去上班,就该尽心尽职,不能稀里糊涂混日子,出工不出力。”每次妻子的劝说最后换来的是孙炎明一次又一次的坚持,无奈之下妻子也只能尽力配合丈夫的工作,家里的事从不让他插手。“我生命延续一天,就要干好工作一天,确保监所安全一天。”这是孙炎明患病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医生惊叹:孙炎明能活下来,实属生命奇迹! 

  孙警官,让我最后看你一眼 

  冰冷神秘的死刑执刑室中,一个男子平躺在执刑台上,手脚被死死地绑住。他并不激动,也不挣扎,只是静静地躺着。突然,他提出要见孙管教,并说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孙管教,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我来世再报。那是安徽籍死刑犯叶志明。 

  叶志明因涉嫌杀死妹夫并分尸,属故意杀人,于2008年1月17日进了看守所。当时他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横竖都是死,声称身上已经背了一条人命,大不了再多背几条,便不肯服从管教、屡犯监规,还经常大喊大叫。发现这样的情况后,老孙立即找到所领导。因为叶志明并不在他的监室,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领导把叶志明调到了孙炎明负责的监室。通过了解叶志明的成长经历等一些背景,老孙的心里有了底,开始有针对性地找他谈话,耐心引导。同时,老孙在叶志明的日常生活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怀。 

  一段时间后,叶志明的情绪渐渐平稳,能够服从管教了。就在此时,一封家信又使他暴跳如雷,唉声叹气。家人的指责使他悔恨、惶恐,万般情结纠结在一起,叶志明巴不得早点死去。“我知道你现在想什么,想一死了之,是吧?”孙炎明把话挑明了说,“但是你这样死,对你妹妹,对你妹妹一家人有什么意义吗?你要做的是如何还这份债!”见叶志明无语,孙炎明进一步开导道:“你想过没有,你自己可以救自己!”叶志明听得认真起来。“如果你在押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死刑是可以减成死缓的,死缓也可减为无期乃至有期徒刑。” 

  第二天一大早,孙炎明又来找叶志明谈心。当第三天孙炎明再次找到他时,叶志明流泪了,他感激地说:“孙管教,我知道你身体不好,听说是癌症,但你仍这样关心我,你真的让我好感动,我向你道歉,愿接受处罚。今后我一定遵守监规,服从管教,不惹麻烦。”2008年9月9日,金华市中院一审判处叶志明死刑,他没有过激情绪波动,也没提出上诉,更没做出违反监规的事。被执行死刑那天,孙炎明和同事一起押送叶志明到金华。临刑前叶志明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含着眼泪说了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孙管教,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我来生再报。” 

  春风化雨,让在押人员心灵得到温暖 

  虽然身患绝症,但孙炎明仍然不肯接受领导对他的照顾,依旧承担着日常繁重的监管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主动请缨,把一些难管、不服管的重点在押人员调到他所分管的监室。孙炎明的同事、管教民警吴军权感慨地说,老孙平时都是主动找自己,每次都说有些服刑者如果有管理难度,可以调到他(老孙)的监室。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管一个也是管,管两个也是管。”就这样,老孙经常协助同事做好新入监人员的管教工作,耐心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一些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因为死刑已成定局,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特殊心态,于是他们就成了最难管、最令看守所民警头疼的群体。但老孙相信他们扭曲的心灵在自己的真诚、细心的教导下肯定会有所感化。 

  32岁的文某是湖南省溆浦县人,仅读过几年书,由于不懂法,糊涂人干出糊涂事,因涉嫌抢劫于2009年3月被刑事拘留。文某怕被法律严惩,内心恐惧,但表面装强,极不配合办案民警审查,拒不交待犯罪事实。进所后,孙炎明反复地开导他,还给他送水果等食品,终于解开了文某心头的死结。“孙官教,你的热心使我感动,我交待,我认罪。”文某由此供认伙同他人在义乌、宁波等地抢劫、盗窃作案30多起的犯罪事实。 

  2009年,一个东阳小伙子在杭州干了大半年,没挣到啥钱,怕两手空空回家被父母骂,坐车回老家东阳后,就到小巷内偷了辆摩托车,结果被抓。他感到没有面子,一天到晚嚷着要自杀。孙炎明把他带到管教室,扭过头让他看自己后脑的疤痕,跟他讲了自己的病情:“我得的是脑癌,我现在跟你谈话,说不定明天就死了,可我今天仍要好好过。你还这么年轻,知错就改,仍有美好的未来呢!”此后,这个小伙子打心底里佩服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儿”,自觉遵守监规,服从管教。 

  正是孙炎明与同事们的真心付出,才换来了在押人员的情绪稳定。2008年春节,孙炎明特地要求待在看守所与在押人员共度除夕。除夕之夜是团圆的日子,本来在押人员想家、想亲人的情绪就十分浓厚,老孙的真挚情感打动了所有的在押人员,他们一齐真心地喊出了“孙爸爸”!情到深处有人流下了泪水,真情表露无遗。 

  在押人员吾拉木江,是个新疆人,因非法拘禁致人死亡,于2007年12月9日关进所里。当时监管他的是来所时间不长的民警小吴。面对这样一个死刑犯,又是新疆人,小吴有些犯难,一开始谈话就出现了冷场。孙炎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和小吴一起找吾拉木江谈心,以后,再也没出现过尴尬的局面。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期间,吾拉木江正在死刑复核中。那些日子,吾拉木江的情绪有所波动,为了稳定其思想,老孙主动要求所领导将吾拉木江调至自己负责的监室。在他的引导、帮助下,吾拉木江了解了此次事件的真实背景,及时认识到这是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人民的灾难,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从而在监室内提前化解了可能引发的民族矛盾。后来,吾拉木江被顺利执行死刑。 

  2010年6月1日,29岁的金某(浙江东阳人),因涉嫌抢劫杀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由于母亲早逝,父亲离家出走多年生死不明,是爷爷奶奶把他拉扯大。6年前,他退伍回乡后因平时开支过大,一念之差到姑婆家偷盗,不料被姑婆发现,金某当时丧失了理智,将姑婆砍死灭口。6年来,他虽然经过努力事业有成、结婚生子,但心头的罪恶感却愈发沉重。公安机关将他逮捕后,金某如实作了交待,心头压力减轻了许多。他悔恨自己对不起恩重如山的姑婆、伯父,对不起情深似海的妻子、孩子。 

  金某总以为自己犯了重罪,管教是不会把他当人看的,因此刚进来的第一个星期,除了管教找他谈话外,他在监室里一言不发,沉默得像一尊木雕。一星期后,所领导把他调到了孙炎明负责的监室。当时,金某还以为所里要惩处他。“6月9日上午,孙管教来带我,不知为什么,一看到他,我就觉得他是个慈祥的兄长。他将我带到监室安顿好后,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我到孙管教负责的监室24天,他就找我谈了8次话。”金某感激地说。 

  “我小时候很苦,又缺少父母的管教,所以很放纵自己。现在才知道那叫人格上有缺陷。孙管教也跟我谈了他小时候过的苦日子,正因为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才苦尽甜来,这对我启发很大。”金某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追悔莫及。当他听说孙炎明身患绝症还如此执着地工作,对犯人亲如弟兄,他止不住热泪夺眶而出,一股温暖流遍全身。谈起可能会被判死刑时,金某显得十分平静。他说,不管我的人生结局如何,今生能遇上孙管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的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职守在一个特殊世界里,但让死囚的心灵重新感受到久违的温暖。”这是2010“感动中国”组委会对孙炎明的赞叹与褒奖。

[责任编辑:马志为]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