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3年>>201301>>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文化篇>>条目

韩寒方舟子“代笔”之争:作家边界何在

时间:2013-01-21 09:58: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事件回放】 

  2012年春节期间,方舟子通过对韩寒早期作品的分析,指责其存在他人“代笔”的行为。随后,韩寒公开了早年创作的《三重门》手稿,并向上海市普陀区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方舟子赔偿其名誉损害费10万元。此即为引爆互联网话题的“代笔门”事件。其外,田博微博爆料海岩《五星大饭店》剧作代笔等消息频出,一时间,围绕“代笔”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各方指天画地,口沫横飞。2月13日,上海普陀区法院准许韩寒撤回诉讼,笔墨纠纷并未真正上升到官司层面。之后韩寒不再参与笔战,而方舟子的质疑博文陆续推出,最近的一篇是12月9日的《“韩寒”<新老师>为韩仁均代笔的分析》。

  【事件影响】

  韩寒对方舟子提起诉讼,认为质疑涉及造谣、损害名誉,方舟子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学术批评,并不构成侵权。就此事件,社会舆论产生了明显的对立意见:挺韩派认为,对韩寒的质疑,是一种文革式的批判和构陷;反韩派则认为,方舟子完全是基于文本分析的逻辑推理,属于合理地质疑。正如某知名人士所评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方韩大战撕裂了整个中国知识界。由此,人们开始关注,质疑公众人物的边界何在。

  【各方观点】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系教师陈明涛:在这个资讯发达、表达充分的时代里,作为公众人物,既然享受了其名声带来的利益,就要承担示范社会的职责,更要坦然面对公众的质疑。作为大众媒体和普通民众,质疑公众人物时,也不能逾越合理的界限,而这一界限尺度就是公共利益。

  ——2012年2月10日《检察日报》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陈际红:互联网尤其是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宽广的质疑平台,但质疑的方式还有待规范。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依据事实、合理推断、慎得结论,应该是“自由质疑”的边界。

  ——2012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对“代笔”的质疑不可能动摇现有著作权人对作品的署名及其所有的各种权利。这种质疑只能基于逻辑推断,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尝试论证作者‘不可能’创作这些作品。但作者本人和有关各方也完全有权坚守立场,无需辩论就可以坚持著作权,根本不需要论证自己有无创作这些作品的‘可能’,因为目前的著作权不可能由于没有铁证的质疑就发生动摇,也不可能由此承担任何导致法理意义上著作权改变的后果。

  ——2012年2月10日《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zywls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