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3年>>201301>>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文化篇>>条目

异地高考的知易行难:破冰之举亟待制度保障

时间:2013-01-21 10:14: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事件回放】  

  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他暂住人口在当地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

  2月2日,在教育部发布的当年工作重点中,随迁子女升学办法也正式制定。

  3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称,异地高考方案获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具体方案将根据城市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年限等确定。

  黑龙江于10月31日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的省份。随后,其他多个省份也制定了方案。而北京和广东相继发布高考报名通知,通知中均明确要求本地户籍考生可报名在当地参加高考;上海拟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其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高考。

  不过,日前北京、广东等地陆续发布2013年高考报名通知,其中并未提及非户籍人员报考事项,异地高考政策2013年能否顺利施行引发猜测。

  【事件影响】

  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它牵涉到素质教育、教育公平乃至户籍制度等诸多关于教育乃至超出教育的社会问题。“异地高考”的根源还是教育发展的地方性差异以及教育政策的不够公平。要从根本上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源头上解决资源不均衡和地方性差异的问题,真正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样均等的教育权、没有差异的教育权。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说到底,要想让“异地高考”破冰,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落实,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国家层面的决策和政策支持。只有从国家层面调动相关教育资源,进行宏观统筹,才能让“异地高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各方观点】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涉及了谁的利益谁就跳出来反对,改革就无法进行了。改革是个调整利益的过程,只要向着大的公平方向发展,就势必有少部分人要做适当的牺牲。

  ——2012年10月20日搜狐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异地高考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相关地区“压力很大”。在政策实施中,如果能扩大高考指标、部属名牌大学省域之间的机会均衡,将是治本之策。

  ——2012年9月2日新华网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教育部要求各地拿出异地高考方案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是,由教育部制定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按分数高低统一录取的高考制度,可以借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式,录取结果只与笔试、面试成绩等有关,大家觉得在哪里考都一样,更用不着为此移民。

  ——2012年12月10日《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zywlsp]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