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3年>>201306>>人情消费>>人情消费之腐

健康的“人情消费”不该是腐败温床

时间:2013-06-09 10:04:00  作者:章友德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在各种人情消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社会风气的败坏。如果对这种炫耀式消费不进行规制,人情消费式的“内需拉动”将走向反面。

  以“舌尖浪费、指尖腐败”的高档香烟消费为例,据了解,目前占据70%市场的中高档卷烟产品,已经成为卷烟制造业高利润的最主要来源。人情消费不仅一再助推高价烟,也让每年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充满黑色幽默色彩。

  泛滥的人情消费,已不属日常的、互惠式社会消费的范畴。这股过度的人情消费之风,甚至绑架了不同社会阶层,使刚刚解决温饱的人群倍感人情往来之压力,使中等收入群体为不断增加的人情支出所困扰,使某些特殊群体越来越倾向于以“送礼”、“走后门”的方式攫取寻租空间。当中国正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的时候,这种变味的人情消费,对社会道德、伦理的破坏不可小觑。

  我们提倡,要摆脱传统的人情消费文化,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消费文明。即,一切的消费都是个人从成熟、健康的消费市场合法购买;所有的消费交易,都是交易双方在透明、平等、互信的前提下进行;即便产生人情消费,也是以正常人际交往为基础,属于亲朋好友之间的正常、理性消费。

  要形成上述消费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从“风气之祸”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人情消费之风,改变目前人情消费蔓延的社会环境,倡导移风易俗。如果不能真正控制住变味的人情消费,如果不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规范高档消费品市场,我们就不可能遏制日益蔓延的人情消费之风。

  健康的人情消费,不该是腐败的温床,而是构建现代社会人与人新型关系的媒介。在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既保持传统熟人社会体现中国温情的交往方式,又形成符合道德、法律的新型消费文化,这是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原文刊于6月3日《解放日报》,有删节。原题为《人情消费渐成“社会之祸”》)

[责任编辑:杨柳]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