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3年>>201308>>第五届十佳公诉人大赛>>聚焦

马宁:黑土地上的种子脱颖而出

时间:2013-08-23 16:22:00  作者:  新闻来源:《公诉人》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办理大要案的轰轰烈烈,争夺十佳的紧张兴奋,接踵而至的鲜花掌声,这一切,在马宁看来,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点缀,它让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绝不意味着是生活全部。

  今年6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活动中,一举夺冠,名列全国十佳公诉人榜首。

  荣誉面前,人们看到的是马宁轻松快乐、幸福自信的笑容,但光彩背后,却是饱含艰辛的拼搏与付出。

  公诉就是自己的舞台

  在很多人眼中,马宁是一个常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人。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入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工作,2006年,又被选调到刚刚组建的公诉二处,从事死刑二审办案工作,开始了她所热爱的公诉职业。2010年,在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全省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以第一名的总成绩取得省“十佳公诉人”称号。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这是亚里士多德留给世人充满思想光辉的法谚,但是作为公诉工作来说,激情则是激励一名公诉人勇往直前的驱动力。初入检察机关时,马宁还是本单位为数不多的女硕士,被分配在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虽然工作很枯燥,也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马宁还是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

  当时法律政策研究室人员较少,大量的综合工作、文字材料工作很快压在了这个随和而又勤奋的女孩身上,她从不抱怨,常常是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又要写作到深夜。

  2006年,适应死刑二审上诉案件开庭审理的需要,省人民检察院决定组建公诉二处,物色人选时,领导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她。然而,面对选择时,同样从事司法工作的丈夫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他深知公诉工作之苦,更了解自己的妻子对工作的那种狂热态度,去了公诉必然“苦不堪言”。但是,公诉工作揭露犯罪、惩治邪恶、保护人民、维持正义的神圣职责召唤着她;公诉人在法庭上胸戴国徽指控犯罪、与犯罪分子唇枪舌剑、释法说理的动人风采吸引着她。虽然明知公诉部门是检察机关公认的艰苦岗位,虽然明知这里荆棘密布,但公诉业务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公诉工作所包含的神圣职责,让马宁坚定地作出了选择。她认为公诉就是自己的舞台,从事检察工作一定要在公诉的天地里书写人生!

  在公诉战线工作的几年里,劳累、困难、压力都没有吓跑她。在干警岗位轮换时,在竞争上岗成功后,马宁依然坚定地坚守在公诉岗位。因为从走进公诉队伍的那一天起,她就怀揣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庄严的法庭上,与被告人、辩护人展开智慧的较量、思想的交锋,守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播撒司法的人文关怀,展现出一名女公诉人的风采。

  坚持每天下班后学习2小时

  刚到省院工作时,马宁就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从那时起,她凭借在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有利条件,深入了解司法政策,专心研读法学知识。无论工作有多累,坚持每天下班后学习2小时。就这样,马宁像一颗被播种到黑土地上的种子,当种子喜欢并适应了这片土地,就会得到这片土地最丰厚的滋养。很快,在同龄人中,马宁脱颖而出。在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种业务比赛同时,撰写了大量调研文章和理论研究文章,并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评比中获奖。

  来到公诉队伍后,她意识到公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形象和窗口,更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斗智斗勇、唇枪舌剑的主战场。

  要胜任公诉工作,就必须有过硬的法学理论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激昂雄辩的口才。在我国司法体制不断进步的同时,刑事诉讼制度不断更新,公诉工作的工作量递增。面对日益多变、复杂的新型刑事犯罪,面对越来越高的指控证据和论证要求,出庭公诉的难度、强度也越来越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就要具备全新的现代诉讼观念、深厚的法律积淀以及多方面的知识涉猎,而这些素能都来自持之以恒的学习、积累和总结。为此,马宁坚持不懈,自我加压,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法学素养和理论功底,不断加强对刑事理论和公诉前沿问题的学习探索。

  她撰写的《对深化“检务公开”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获全国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四国检察官制度比较研究》一文,获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一文,获省政法委组织的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马宁在把法律理论与检察实践相结合同时,特别围绕本职工作加强了对死刑案件刑事政策、证据标准等问题的钻研,总结类案的公诉规律,撰写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后二审公诉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对死刑适用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理论文章有多篇在国家级、省级法学刊物上发表,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办案中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等问题,都开始有了自己深入的思考。

  法律理论和公诉技能的不断提升,业务知识和公诉水平的突飞猛进,都源于马宁对法学知识的无限渴求。

  老公诉人都替她捏了一把汗

  在民众看来,公诉人是正义的化身。死刑案件人命关天,案件质量出不得丝毫差错,马宁深感责任的重大。为了达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捍卫法律尊严的目的,体现惩治犯罪、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正义感,即使是事实再清楚的案件,马宁也一样认真对待,谨慎细致地核查每一份证据。

  东北的冬天特别得长,死刑案件很多案发偏远,火车不通,汽车难行,为了核实一份证言,她穿着厚厚的棉衣,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积雪,穿行于村头街巷。高强度的工作她从来没有叫过苦,疲惫不堪地连续出差办案她也从来没有喊过累。这些苦与累在马宁看来都是值得的,因为这种精益求精的办案理念,使她承办的案件在证据上从没有出过差错;因为这种严谨精细的工作态度,使她能够发现案件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职业责任感使命感,使她能够纠错补遗,确保案件质量。

  与成为办案骨干伴生而来的,常常是重担纷至沓来,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接踵而至。

  2008年,马宁承办了黑龙江省绥化市发生的以陆宝义、陆宝成兄弟为首的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该案在当地影响较大,是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黑恶势力案件,涉案人员56人,涉及罪名包括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组织卖淫、强奸、徇私枉法等24项,卷宗材料共计300余卷。当时一听说把这样一个大案交给马宁主办,很多老公诉人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她毕竟只有两年的公诉经历啊!

  然而,凭着一种执着与韧劲,马宁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马宁带领3名公诉人用了60天,就将案件全部审查完毕。

  两个月的时间,每一页卷宗都要阅览,每一份证据都要核实,每一名犯罪嫌疑人都要提审,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吃住在单位,连“十一”长假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最终形成了54万余字的审查报告和15万字的出庭预案。庭审进行了整整3天,时间最长的一天持续到深夜才结束,3万余字的出庭意见书宣读了近3个小时,咖啡、浓茶成了庭审的必备品。

  在阵容强大的28名律师组成的辩护团面前,马宁带领的4人公诉团队从容出庭,以其机智锐利地讯问和理性平和地释法说理,折服了在场所有的人。特别是最后的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紧紧围绕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组织卖淫等罪名能否认定,组织卖淫是否应判处死刑等问题进行辩护,马宁现场组织答辩,从容不迫,有理有据地对辩护观点逐一驳斥。出庭效果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最终承办意见也得到省最高人民法院的全面支持。

  一名优秀的公诉人必须始终怀揣嫉恶如仇、追求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感同身受去探明案件事实,不放纵每一起犯罪。

  在办理哈尔滨王硕绑架案时,检法两家在证据采信和量刑处理方面存在意见重大分歧。上诉人王硕系累犯,反侦查抗打击能力很强,二审全面翻供,且虚构了本人被3名陌生男子控制,系该3人绑架杀害被害人的谎言。为了让王硕认罪伏法,马宁在办案中重新补充了几十份证据材料,特别是经过大量工作,争取到王硕亲生儿子出庭作证,证实王硕具备作案动机及进行过作案前的准备,戳穿了上诉人的谎言。最终该案处理得到省高院支持,上诉人王硕被维持死刑并立即执行。

  2009年,马宁承办了佳木斯冯新强杀妻死刑上诉二审案。上诉人冯新强系警务人员,反侦查能力很强,自到案起就伪装精神病,从第一次提讯到一审开庭,都装疯卖傻,拒不回答任何问题。

  上诉人家属和被害方家属双方情绪激动,办案机关承受了很大压力。经过庭前细致地审查,马宁坚定地认为,冯新强系伪装精神病,对其应严惩不贷。

  二审开庭时,面对有意干扰庭审的上诉人,马宁处乱不惊,紧扣案件的焦点,充分运用证据,阐释法理,寓情于法,并对上诉人进行入情入理地教育。最终,上诉人冯新强当庭认罪并向岳父岳母表示悔意。庭审结束后,被害人年迈的父母连夜坐了7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赶至哈尔滨,感谢马宁:检察官火眼金睛,替我们伸张了正义!

  经历与感受才是真实的财富

  2011年通过竞争上岗,马宁走上公诉二处副处长工作岗位,为了保证案件质量,她对分管案件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所有的案件审查报告、出庭预案都逐件批阅、修改,上班时间不够用,就加班完成。对于集资诈骗、毒品类疑难案件,在处务会讨论案件之前就提前介入把关程序,抽阅卷宗,细审报告,严格搜索证据可能存在的问题,跟踪监督、检查证据补查的落实情况,严把案件质量关。两年内,在处内研究把关的案件没有一起出现过质量问题。

  10年辛勤的工作,马宁获得过全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检察官协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在荣誉面前,她总是淡淡一笑,她认为,荣誉只能代表过去。

  在马宁看来,公诉人只有不断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才能向着心中理想的目标迈进!对于第五届全国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马宁坦言:这是一次她输不起的比赛!但输不起绝不意味着她从内心把比赛看做衡量公诉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而是因为从选拔到培训、参赛,她周围有太多的领导和同志们对她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帮助。

  在马宁看来,她是被推上这个全国公诉人都在仰视的最高竞技舞台的,为了不辜负这份期待,她必须为之奋力一搏。

  对于这一次比赛,省高院党组高度重视,选手们承受的压力自然不小。双休日、节假日自然已经不复存在,午休也成为一种奢望,每天都会有人准时在正午12点坐到她的对面,与她研讨案例,度过一天中最困倦、最难熬的两个小时。往常晚餐后与女儿嬉戏、聊天的时间也被学习、演练、总结与思考取代。面对强劲的参赛选手,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时她会心绪波动,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时甚至想放弃。但最终她还战胜了那个偶尔软弱的自己,她认为,这是职业生涯中难得的一个充电机会。

  对于这一切的付出,马宁无怨无悔,而且心怀感激,与结果相比,这个过程、这种经历更值得珍惜。天道酬勤,在经过了论文写作、公诉实务、业务答辩和法律论辩4场紧张而残酷的角逐后,马宁这颗黑土地上的种子,终于在全国102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桂冠。

  马宁经常以《狮城舌战》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生中应该不时地解构自己的成就,同时复零自己的成就感,一切从头开始,满足于日常的成功,才会轻松而踏实。名枷利锁本就是身外之物,经历与感受才是真实的财富。

[责任编辑:zywhxg]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