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潘金库,吉林省桦甸市检察院副检察长。1964年9月出生。潘金库从事政法工作28年,先后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曾被评为吉林市首届“十佳检察官”、吉林省“检察系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吉林省“百姓心中的检察官”。2013年7月,被高检院评为“严肃查办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先进个人”。
“跟群众打交道,处的就是这份感情。有了这种感情,群众才会认可你,才会竖大拇指。”潘金库这样诠释自己。在潘金库的协调下,10多年没有村部的朝鲜族村建起了村部,群众亲切地称其为“红色堡垒”。他还帮助没有土地的村民联系工作,帮他们寻找谋生致富的出路……
如果潘金库不穿检察服,站在人堆里,你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官”。而潘金库却偏偏喜欢站在百姓堆里,“不管你是啥身份,只有站在老百姓一边说话办事,老百姓才真正认可你、信任你。”潘金库这样诠释自己的言行。
2012年底,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百姓心中检察官”评比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投票,潘金库最终以高票当选。
“不论在桦甸市党政机关,还是在老百姓眼里,潘金库的口碑没的说。”桦甸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野这样评价他。
以铁面无私的执法办案取信于民
2009年9月,在公安局副局长岗位满十年的潘金库交流到检察院任职,分管反渎职侵权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可椅子还没坐热,一道从未有过的难题就横在他面前:某派出所副所长杨某涉嫌渎职犯罪。杨某曾是自己的老同事、老部下,还是一栋楼里住的老邻居,刚从一个战壕里爬出来,就“扔棍打花子”,咋能下得去手?他想提出回避此案,但一闪念,就打消了念头。
自己刚到检察院,以后面对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如果连个案子都不敢面对,还怎么对工作负责,对群众负责?他知道,案了查了,自己会在亲戚朋友中丢分;如果不查,不仅自己失职,检察机关也会在人民群众中丢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潘金库坚定了查办此案的决心。
亲戚、朋友的说情纷至沓来,甚至还有请吃送礼的。潘金库一概挡回,他顶着重重压力,带领办案人员查清了杨某的犯罪事实,经提起公诉,杨某以犯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徇私枉法罪,数罪并罚得以重判,最终含着眼泪将昔日战友送进监狱。
杨某案件和随后不久破获的另一起监狱干警渎职案,使潘金库一边替战友惋惜,一边陷入思考:一个干部出了问题,损失的何止是他自己和他的家庭,何止是国家培养干部付出的人财物的成本,更主要的是,党和政府的威信都会受到损害。潘金库感到:与其在犯罪之后把他们送进监狱,不如在犯罪之前就给他们提个醒。他结合自己分管工作,提出了“争创无职务犯罪先进单位活动”。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认可。
随后,一场独特的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在全市铺开。2012年7月12日,全市召开乡(局)级以上干部及重点岗位中层干部4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桦甸市委书记亲自作动员,通过造声势、营造氛围,给更多干部打上了犯罪的预防针。
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潘金库的工作得到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调任检察院3年来,他带领分管的反渎职侵权局连续两年创全省“十佳”,个人被吉林市评为“十佳检察官”。
站在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
潘金库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参加工作,从派出所普通民警成长为公安局副局长,几乎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是天”的观念就烙进了骨子里。
观念支配着行动。2010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骤雨使常山镇上游两座大型水库溃坝,多个村屯被洪水摧毁,数千顷良田变成戈壁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虽然政府在组织救灾中始终努力作为,但群众还是不理解,“不是天灾,是人祸”的传言在受灾群众中发酵,最终导致一场围攻镇政府的群体性事件。
这天,刚从火龙河指挥堵决口下来的潘金库接到通知:常山镇部分群众情绪失控,立即到现场做好群众疏散工作。潘金库马不停蹄,组织人员乘车前往,离常山镇还有十余里,桥梁冲断,只得带队步行,赶到常山镇时已是下午五点多,展现他眼前的,不仅是大灾破坏之后的满目凄凉,还有被情绪失控的人们砸得一片狼藉的景象。此时数百名群众聚集成群,“谁是当官的”“打”的呼声震耳欲聋。
“潘检,别往前走了,赶快回去!”一个认识他的干部边跑边对他喊。
潘金库心里清楚,面对情绪失控的群众,如果他进去,面对的危险极大;但如果一走了之,群众的情绪仍然无法平抚,党群干群心中的结就无法打开,最终损失的是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犹豫,他继续带着检察干警赶往镇中心。就在离镇政府还有一段距离时,穿着检察服的潘金库一下被人认出是“当官的”,呼的冲过来围个密不透风,推推搡搡把他挤进一间屋子。
“大家受灾了,心里窝火,我能理解,有什么难处跟我说。”他一遍遍大声喊着,屋里的声音渐渐弱下来。这时,一名带头的50多岁的妇女厉声喊道:“你是谁呀?说话算不算数?凭什么让大家相信你?”
“我是检察院副检察长潘金库,我来就是给大家解决问题的,说话不算数我就不来啦!”几句话过后,屋子里安静下来,“大家有什么诉求,一个一个说,我们工作人员肯定会做好工作,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群众的情绪逐渐平抚下来,开始纷纷向潘金库发问,每说一家的遭灾情况时,潘金库就当场指定一名干警随群众到家中,实地了解受灾情况。个把小时后,群众得到了疏散。潘金库跟到带头聚集的那位妇女家中,一边跟她唠家常,一边倾听诉求,了解受灾情况。走的时候,潘金库说:“大嫂,你家的损失情况我都记下来了,回去马上帮你解决,你家盖新房,我帮你张罗!”还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安抚好群众后,潘金库及时把群众受灾情况汇拢起来,向市里作了汇报,使后续救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政府的大力救助下,群众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不久,那位带头聚集的农村大嫂家建新房,潘金库得知情况后,积极联系相关救助部门,依据政策要求协调了建房资金和建筑材料。新房建起来了,这位农村大嫂却没有忘记潘金库,春节时还特意为潘金库送来了半袋豆包,潘金库还给她买了家用生活品。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
“引来幸福泉水,修了便民桥梁,建起红色堡垒……金库同志做的事情在桦甸老百姓中是很有影响的。”桦甸市检察长李野如数家珍。
一次,潘金库来到太平村了解情况,邻村长山村村长找到潘金库,说:“潘检,听说你帮太平村修了自来水,那我们村修桥的事儿你也得管管。”
原来,就在不久前,潘金库在“下基层、三帮扶”活动中,刚刚帮助常山镇太平村修上自来水。长山村见太平村有了自来水,打听是谁帮助建的。知道是潘金库后,他特意找个太平村的“眼线”,等潘检下次来,一定告诉他。这不,听说潘金库来村里了,急忙从长山村赶过来。
“村里的桥不修不行了,最担心孩子上学过河,夏天雨水多,孩子们趟水有危险哪。”村长怕潘金库不理解,又解释了一番。
“好,我回去马上协调,不会让乡亲们失望。”虽然不是自己的联系点,但他面对大家的期待无法回绝。回去后,他积极向院党组汇报,并协调市里相关部门,使这个已经被市里立项批准的项目立即开工了。几个月过后,长山村通往镇里的便民桥开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没忘给桥起个名字,并刻在桥头上:检民连心桥。
“每当走过这座桥,我心里就热乎乎的。”潘金库说,“老百姓为啥记着你,还不是为他们做了那么一点事儿?”
这些年来,他帮助十多年没有村部的朝鲜族村建起了村部,被群众称为“红色堡垒”;他帮助没有土地的村民联系工作,让他们找到谋生致富的出路;他救助3名贫困孩子上学,直到大学毕业;他遇到贫困群众,动辄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救助,好在有个开牙科诊所的妻子,不仅不问他的工资去向,还经常支持他补贴到他的“慷慨”中……。
心中装着群众,群众才不会忘记他。在桦甸,许多被潘金库帮过的人,经常大街上把他认出来,总忘不了说声谢谢,而潘金库却记不起自己帮了什么。有时坐三轮出租车时,司机师傅死活都不要钱。
“跟老百姓打交道,处的就是这份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老百姓才会认可你,才会向党员干部竖大拇指。”潘金库这样诠释了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