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一部署,中央政法单位已组织开展执法司法公开试点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着力推进审判公开,除法律规定不宜公开的以外,都公开审判;实行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入卷存档;开设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以全媒体形式直播奇虎与腾讯垄断纠纷上诉案;开设中国裁判文书网,与各省裁判文书网已实现联通,逐步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通过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和当事人及时、全面、便捷地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供服务保障,使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成为展现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推进检务公开,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不予提起抗诉决定书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实现当事人通过网络实时查询举报、控告、申诉的受理、流转和办案流程信息。目前黑龙江、上海、河南、四川、甘肃等地检察机关已相继启动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时,普遍推行检察开放日活动:2013年12月17日,高检院机关举行第七次“检察开放日”活动,20余名非公经济人士走进高检院参观、座谈、对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情况通报汇报制度。创新推出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民事申请抗诉风险提示等制度,建立完善了检察文书说理制度,将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执法办案工作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众公开,有效破除了司法神秘主义。
公安部就公安机关今后3至5年的执法公开工作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开展开门评警活动。
司法部以社会公众、罪犯及其家属关注的执法热点问题为重点,细化了狱务公开标准、明确了狱务公开流程,努力使狱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狱务公开各项工作机制。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委托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组织开发了狱务公开管理软件,并于2013年9月通过专家组和实际应用部门综合评审,计划在北京、山西、吉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等七个省(区、市)监狱系统及司法部燕城监狱先行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后,拟全国推广。
各级政法机关将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创新公开方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办案信息查询系统,努力把执法司法公开落到实处,实现以公开促公正,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司法的新期待。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