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4年>>201402>>2014全国两会>>两会时评

新京报:问部长“私事”是希望政策接地气

时间:2014-03-07 09:40:00  作者:  新闻来源:新京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问部长“私事”,也是迂回地表达一种希冀:希望他们在制定政策前,能有“平民视角”、换位体验,把自己也视作政策受众。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四

  “你吃转基因食品吗?”农业部长韩长赋答:“我也在吃”;“你家有空气净化器吗?”环保部长周生贤笑而不语;“你用过4G吗?”工信部长苗圩答:“我的手机卡还是3G的,但我经常体验4G,资费的确较高”;“你抽烟吗?”国家烟草专卖局局凌成兴答:“不抽”……连日来,多位部长跟媒体“面对面”时,都被问到牵涉“个人体验”的问题,而他们的“以身说法”,也受到网民强势围观。

  两会场合,部长们被问政,是惯常景象。但这次,多位部长被问及的,除了政策动向、施政举措等,还有“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但媒体盯着部长的“私事”问,不是无的放矢,而是颇具针对性——问题切口都跟部长分管领域“沾边”。

  公众之所以对部长们“私生活”很关心,目的不在于满足窥伺癖,更多还是想借此了解,部长们对自己辖下的“业务范畴”,究竟有无切身体验。

  而事实上,媒体、网民向部长们发问的具体问题,也都是民生关切的议题:比如说,转基因食品、雾霾、4G资费等,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附着其上的有些“症结”,也常是公众的吐槽对象。正因如此,他们才会“由己推人”地去询问部长。

  从几位部长的反应看,媒体抛出“问私事”的绣球后,他们多是“稳稳接住”,直面问题、坦然答复。不避讳的姿态,值得肯定。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读懂网民“八卦”中的现实诉求:在拟订某项政策前,部长们应该有基于普通人视角的亲身体验;在政策出台后,他们也该带头遵循、垂范式践行。

  都说“非躬耕不知稼穑艰难”,很多民生问题,都需要施政者亲身体验。对于施政效果的探究,同样如此:公务人员不应置身于“特权”围墙背后,而应与民众站在同个屋檐下,同呼吸、共命运,建立起紧密的责任关联,这样才能“在宇下知屋漏”,知道政策合理与否。

  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希望官员们能多接地气,跟民众一起挤公交、一块感受房价,希望官员将“亲民秀”从偶尔为之变为常态……对网民来说,问部长“私事”,也是迂回地表达一种希冀:希望他们在制定政策前,能有“平民视角”、换位体验,把自己也视作普通群众的一分子,视作政策受众,以切身感受作为考量政策合理性的一个“参考系”。有些政策规定,若己都“不欲”,就不应施之于百姓。

  也只有政策决策者、执行者懂得换位体验,而非纸上谈“政”,政策才会有民意基础,才会接地气,民众才会对“管事者”的履责表现给好评。

[责任编辑:zywwlj]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