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打击新闻敲诈
蒋建国: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开展“双打”行动,中央领导重视、基层群众欢迎、业界同仁拥护,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利发展、促管理的大事。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屡禁不绝、屡打不止,危害极其严重,已经到了非打不可、不打不行的严重地步。
总局通报8起新闻敲诈案件 《南方日报》等被点名
  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来,各地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管理,查办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得到有效遏制。
中宣部等九部门将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
  日前,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行动介绍

  日前,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坚决防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扩散蔓延,推动形成健康的新闻传播秩序。
 

 敲诈招数 更多>>
冒名顶替,"封口费"就要20万
  “冒充、盗用有关新闻报刊的名义,进行所谓的采访报道以达到诈骗敛财的目的,是假记者的惯用招数。”山西新闻出版局“扫黄打非”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连军说,所谓的舆论监督,在他们那里就是给钱就可以“摆平”。
以假乱真,假的比真的还"高大上"
  山西忻州破获一起盗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刊名、刊号进行新闻敲诈的案件。据民警介绍,假杂志看起来比真的还高端,“印刷质量非常好,而且封面上、内页图片都是中央领导人的照片,就连杂志的顾问竟然也有不少知名人士。”
真假勾结,敲诈不成就曝光
  “以真记者为依托,如果敲诈不成就在媒体上予以曝光,从事诈骗活动,是这类新闻敲诈行为的惯用伎俩。”据了解,少数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在基层设置分支机构、聘用人员,相关管理却十分混乱。
 最新报道 更多>>
·中宣部等九部门将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
·九部门严打新闻敲诈和假新闻 三招教你防敲诈
·专家:一些报刊经营不善未退出 通过新闻敲诈盈利
·中宣部:畅通社会监督 使新闻敲诈假新闻无处遁形
·新闻敲诈面临处罚: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
·14起网络新闻敲诈和编造传播假新闻典型案例公布
·中宣部:深入推进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陕试点新闻道德委员会 刹新闻敲诈假新闻歪风
·重拳出击打击新闻敲诈 多举措清除新闻“蛀虫”
·中国特产报社因新闻敲诈被通报
·打击新闻敲诈 恢复媒体原本的社会功能
·新闻“李鬼”如何跳梁? 新闻敲诈”招数面面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打击新闻敲诈必须出重拳
·14起网络新闻敲诈和编造传播假新闻典型案例公布
·新闻敲诈典型案例公布
·太原日报社作出杜绝新闻敲诈承诺
 处罚措施 更多>>
新闻敲诈处罚之行政处罚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几起利用出版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案例。其中,《中国特产报》就因记者在宁夏、陕西等地采访时,多次牟取不正当利益,而被吊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吊销涉案记者的新闻记者证,并列入不良从业记录等。
新闻敲诈处罚之刑事处罚
  在刑事处罚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要是针对真记者,而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以及损害商誉罪等则是真、假记者均适用。丁龙说,如2013年6月,山西运城假记者杨俊林就因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新闻敲诈处罚之其他处罚
  1月15日,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千峰派出所民警发现,杨某某自称是记者并出示《新闻工作证》阻碍公安人员正常检查。经查,杨某某所持证件为其办假证获得,本人并不是新闻从业人员,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了拘留5日的处罚。
>>分析评论
更多>>
警惕互联网成为假新闻重灾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打击网络假新闻和利用网络新闻进行敲诈,除了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广大互联网参与者都有一份责任。只有各方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
谁造就新闻敲诈的"沃土"?
  只要平时工作扎实到位,不与民争利,干群关系和谐,走得正行得端,就不怕那些心怀蝇营狗苟之心者,反而会坚决予以抵制。相信任何时候,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再好的种子也发不了芽。
切除新闻行业"毒瘤"要稳准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话应该成为新闻行业的座右铭,成为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具体展示。希望新闻从业者能坚守住这一宝贵品质,希望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从我们的生活中绝迹。
打击新闻敲诈呼唤强化媒体自律
  强化媒体自律,必须倡树和培育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既是我国新闻战线延续至今的光荣传统,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形象诠释。
>>典型案例
更多>>

时间
事件概况
2014年1月
高某等人开设“中国廉政网”“中国县域网”两个非法网站,冒充记者诈骗上访群众;忻州寇某某假冒“西部廉政监督网”记者在多地敲诈勒索。
2013年12月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2月3日,一外国小伙在北京街头扶起了一位中国女子,反遭讹诈1800元。后经记者核实,多名目击者称该大妈的确被老外撞倒,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还用中文辱骂被撞者。
2013年11月
多家媒体新闻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发布“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的假新闻。
2013年10月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受人指使,在新快报连续发表署名文章10余篇, 编造中联重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销售和财务造假等问题。10月30日,陈永洲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批准逮捕。
2013年8月
《南风窗》刊发报道《村官腐败透视》,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后调查显示,文中所述内容存在移花接木或以偏概全等问题。
2013年8月
江苏徐州仲某等四人私设“今日焦点网”,在全国各地进行敲诈勒索。
2013年3月
《法制晚报》在其网站刊发《季宅“失窃”案 被告人无罪》的假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