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走红。有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就有几百万人投身其中。小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几百的“红包”在微信群里来回穿梭。“微信红包”虽然在春节期间方便了亲友间礼尚往来,但也可能引起行贿受贿。如果你不容易打听到官员的住处,甚至也不方便登门,只需加个微信好友,然后给官员送上几个微信红包,这比拎着大包小包礼物登门拜访要方便多了。尤其是这种红包一次最多两百,这个限额能够极大地放松收礼的戒备心理。
“微信红包”,因为其“微”,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在中央严肃整顿干部作风的当下,“微信红包”极易成为一些人投机钻营的漏洞,这也正是当前腐败趋向“蚁穴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微信红包”小到几块、大到几百,在法律意义上并不构成行贿受贿,这种行贿方式容易混同于日常的人情往来,收者敢收,容易逃过反腐监督的视野,会让人在“出不了大娄子”的侥幸心理中越陷越深。
对于“微腐败”之害,一位因贪落马的县委书记曾悔恨地说:我就是在“蚁穴”中翻船的。逢年过节时下属千儿八百地送“禧礼”,生病住院时三千两千地送“慰礼”,子女婚嫁有“红礼”,老人过世有“白礼”。虽然每个单位“出手并不重”,但积而累之,一年少则数十万元,真是“小糖球垒起了糖衣炮弹”。“微信红包”虽然微小,却架不住堆沙成丘,如果不加遏制,就会成为“大腐败”的后备军。
因此,对于“微腐败”,我们也要坚持零容忍。一条烟不嫌少,三瓶酒不嫌多,既能享受腐败带来的小小“外快”,又不用担心像大腐败那样落个撤职杀头的危险,多美的差事儿?“贪如火,不遏则滔天。”“微腐败”是大腐败成长的温床和土壤,必须遏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