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叶青
我在1991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是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亲身经历了代表与基层、与选民、与媒体越来越贴近的对接过程,亲身体会到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越来越近、交往越来越深。
在我过去1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生涯中,我和其他代表一起提了不少好的建议,有的建议不一定能够反映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中,但是,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可以看到,这是过去10年代表委员为民呼吁的一次大兑现。我的切身体会是:人大代表说了不白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内容,就是代表时常说的问题,如单独二孩问题、院士退休问题、官邸制、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废除劳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等等。这些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改革措施,大多数都是民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给代表委员的。
人民的代表,代表人民,来自人民,要为人民说话,要深入群众充分接地气。我当代表期间,主要是通过以下形式接地气的。
通过电子邮箱收集民众建议。2003年2月底,在我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之前,我在我所工作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网上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号召大家提供好的建议,让我带到全国两会上。确实有不少收获。此后,我的电子邮箱一直收到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公车改革等。因此,我建议每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一个电子邮箱,这是可以做到的,也很有必要做到,有助于更充分更广泛地听取民意。而且,每天在电子信箱中浏览老百姓的建议、要求,也有利于开阔代表委员的视野。
正确利用网络访谈。现如今,网络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代表委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网民们交流。2003年3月,在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时,就参加了新浪网和中青在线网站组织的网络访谈,交流效果很好。现在,我还时常参加人民网的微访谈。
写博客,晒建议。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在人民网的号召下,有15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了博客。我是其中最为积极的“博客代表”,一直到现在都坚持更新博客。我的博客名为“代表叶青的博客”,最初是为了记录两会的一些花絮,晒一晒自己的议案建议,现在的博客内容则是我已经正式发表的文章的初稿。
发微博,天天当代表。我认为微博是排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而且是“自媒体”。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定要在这个最新的媒体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至今,我已经在6个网站开通了微博,粉丝有600万,播发微博近3万条。在两会期间,微博上的交流最为频繁。微博也是我研究问题的平台,主要研究内容有统计数据、经济改革、财政节约、创业就业、传统文化等。我还希望,在微博上播发我的一些思考、转帖,能够让大家获得“正能量”。不久前,有一位粉丝给我留言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看叶老师的微博。”这让我很感动,能够对大家有这样的帮助,我非常知足。我认为,微博不仅对当好代表委员有帮助,对于官员也有促进作用,因为“微博智官,微博制官”。
从2012年起,我不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而是担任湖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但是,我仍然用这四种形式来当好政协委员。当然,代表委员接地气的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说,代表委员的视察活动一般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走既定线路,就可能“见优不见忧”。这种视察难以达到目的,建议代表委员多做一些不打招呼的视察,这样更为接地气。
(作者现职: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