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4年>>201409>>全国人大制度60周年>>代表畅谈

徐保国:人大专题询问 监督发力惠及百姓

时间:2014-09-09 17:28:00  作者:徐保国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徐保国 

  监督同级“一府两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专题询问便是人大监督的一种方式。近几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对该区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均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的专题询问,成效明显,反响较好。作为专题询问工作的参与者,我对这项工作印象深刻。我见证了专题询问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实质变化,见证了人大工作给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

  为留守儿童提升保障水平

  近几年,新洲区不断有人大代表提建议,要求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有群众到新洲区人大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做好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解除打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引起了新洲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12年初,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区留守学龄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旨在督促该区政府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专题询问前,新洲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6个调研组,分赴全区13个街镇,对全区留守学龄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新洲区是劳务输出大区,有20多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学龄儿童人数众多,全区110所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61649人,留守学龄儿童17963人,占学生总数的29.1%。与有父母陪护的学龄儿童相比,留守学龄儿童普遍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如缺乏亲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缺乏辅导,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照料,生活质量较差;缺乏引导,行为习惯较差;缺乏监护,安全保障较差,等等。

  通过调研,不仅看到了成绩,更发现了问题。2012年10月29日,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就该项工作对新洲区政府进行了专题询问,该区政府分管区长及11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现场回答,并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明确承诺。通过跟踪督办,专题询问时承诺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比如,广泛组织结对帮扶,弥补孩子亲情营养;扩展教育时空,开展留守学龄儿童假期集中教育活动;全区增加31台符合国家标准的新校车;每所学校都配有心理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各寄宿学校的食宿条件有了明显改进,留守儿童天天能洗热水澡;10所中小学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站;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得到加强等。

  建设美丽农村需持续发力

  2013年,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收效明显,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011年,武汉市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新洲区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这项工作容易出现反弹,有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由于缺乏长效机制,村湾环境保洁难以持续,饮水安全存在隐患,面源污染在局部地区比较严重等。

  2013年,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专题询问作为当年工作重点。经过深入调研,掌握翔实的一手资料后,2013年8月26日,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如期进行专题询问,该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和12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所提问题进行了现场回答,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承诺。

  专题询问后,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和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进行了跟踪督办。该区政府从今年起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列入预算,从经费上确保长效机制运行;投入专项资金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关停一批散养的畜禽养殖场,切断面源污染源;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在东半区新建一座垃圾转运场;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将环境整治列入长远规划等。这些工作的逐项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持续顺利展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它有效地搭建了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与一府两院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新洲区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进一步坚定了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深化监督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zywzyl]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