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3月30日,中办、国办公布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项千呼万唤终出来的制度的落地,等于在权和法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更为权力干预司法划下了一个“红线”,也是一条“高压线”,值得关注司法公正的我们真心地为这一新规点上32个赞。
多年以来,虽然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但很多民众却仍对某些地区和领域内存在的“权大于法”现象颇多诟病。一些官员滥用手中权力,或者亲手干预司法活动,或者通过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插手案件处理。不但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独立与公正,更给不少老百姓造成了“法”不如“权”的误解,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而在吐槽和抱怨的同时,很多人在自己或者亲朋“摊上官司”后,偏偏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律师,而是想方设法找“领导”给“打招呼”和“批条子”。这恰恰说明在他们眼中,仍旧认为权力可以凌驾于司法之上。大家一面痛斥权和法之间的猫腻,一面又希望自己可以利用这种“潜规则”获利。这种怪现状不除,法治建设恐怕不可避免地要被“扯后腿”。
只有让权力不再肆意扰乱和干预司法、审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才有了最有力的保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的出现。尤其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没有权力且有可能被权力所侵害的他们,需要法律这件“最后的铠甲”做到密不透风,以确保起码的公平与正义。
新规的落地,无疑将一步步铲除这些不合理的现状。按照规定,所有干预司法活动都将被记录,多种干预行为将被通报甚至公示,把所有可能“霉变”的东西都晾晒在阳光下,自然所有阴暗都会无所遁形了。规定中的另一个亮点则是明确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将会“仕途”堪忧,责任追究和通报纪检部门的应对策略,将给所有想以权乱法之人套上一个紧箍咒,让他们不敢再肆无忌惮地把手伸向不该伸的地方。
当然,在为新规点赞之余,我们也不能够盲目乐观,毕竟“不看广告看疗效”才是当下最理性的态度。新规的出台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套上了紧箍咒,建立了防火墙,但是否真能如我们期待的那样起到最好的效果,还是要看念咒的人和操纵防火墙的人是否尽职尽责。我们拭目以待。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