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5年>>201503>>检察风采.西安新城>>新城案件

“走后门”办学位?检察蓝提醒您警惕“学托”诈骗!

时间:2022-05-24 10:23: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正义网5月24日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类教育改革层出不穷。然而在一些中小学家长眼中,能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为此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而有个人,就盯上了这一丰厚的“市场”,谎称可以找关系办理学位,来骗取家长的钱财。

  20216月,西安的中小学报名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贾某的心却因孩子的入学学校不如意被反复放在火上烤着。有一天,朋友神秘的告诉他,自己认识一个“能人”,能帮他搞到一个知名民办初中入学名额。贾某高兴极了,迫不及待的添加了“能人”王某的微信。

  “我是学校的老师,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都很熟,只要13万,尊*、爱*这两个好学校你随便挑”。

  “真的吗!您可是真的帮了我们全家大忙了!”

  “那你转钱快点啊,学位不等人……”

  “我这就转钱!”

  贾某转了钱后,三天两头催问王某入学手续的进展,王某总是安慰他,一切正常,没有问题。这样的谎言一直持续到20219月,中小学全都开学后,王某承诺的“学位”依旧没有着落。贾某失望愤怒之余不停的催王某还钱,王某却一直推脱,甚至玩起了“失踪”。

  20211118日,“能人”王某到辖区派出所自首。他称:自己本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是辖区某小学的老师,但是近年来沉迷网络赌博导致债台高筑。看到入学季,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便想着以办理入学和转学籍为由,从家长身上“借点钱”。除贾某外,他还先后骗取其他两名受害人30余万,所骗取的钱财均用于还债和个人消费。后几位受害人不停催着他还钱,他不堪忍受心理压力,最终选择自首。

  王某不懂得是,他所谓的“借点钱”已经构成刑事犯罪,涉嫌诈骗罪。目前其已被新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骗术揭秘

  1、利用熟人介绍。犯罪分子有一定的社会交际,甚至小有名气,通过熟人、朋友的口口相传,被更多的人知悉,从而吸引不相识的家长纷纷上门,大部分人认为是熟人、朋友介绍,降低了应有的警惕性。

  2、夸大能力。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时,往往利用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对入学政策的不熟悉等弱点,谎称“在教育局有熟人”“曾经帮忙办理了多少的学位”“承诺没有办成就全额退款”“可以自主选择学校”等等,从而骗取家长们的信任。

  3、诈骗花样多。随着民众法律意识提高,犯罪分子采取多种诈骗形式,以淡化其犯罪色彩,迷惑家长,如部分犯罪分子会声称“走关系”不方便,不留有任何的书面证据,不签订合同协议、借据,把办理学位粉饰为普通民间借贷。

  检察官提醒

  1、转变理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就读的中小学校的选择应该更加理性,尽量根据家庭住址就近入学,不要盲目攀比、一味追求名校,要真正从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高度选择适合他们的学校。

  2、提高警惕。虽然孩子升学不易,家长却不能“病急乱投医”,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有明确的规定,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孩子的入学手续,对社会帮忙办理学位的“学托”要万分警惕,以免既损失钱财,又耽误孩子的上学时机。

  3、保留证据。家长应提高法律意识,学会保留证据,在办理手续时要求对方出具明确的书面协议,保留微信、短信等通讯信息,保存转账凭证,对现金支付最好有照片为证或者找第三人在场见证。如发现被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交相关证据。

  4、加强宣传。教育主管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入学政策,扩大受益面,及时通过信息公开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招生信息,确保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畅通。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学生入学的政策宣传活动,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宗云芳]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