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北京法院全面推开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一年来,北京全市法院执法办案实现收案增长8.3%,结案增长20.6%、未结案下降2.8%的“两升一降”良好态势,法官人均结案198.9件,同比增加24.8%。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司法改革还面临哪些问题?今年的改革重点是什么?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司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安凤德。
安凤德介绍:“去年,我们组织两批法官入额,共选出员额法官2636名,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4%。在入额过程中,我们坚持 以案定额 和 入额必办案 ,在员额分配上向基层法院和办案任务重的法院倾斜,所有的法官员额都设在办案岗位,确保审判资源向一线集中。”
领导干部入额也应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安凤德介绍,行政综合部门有审判职务的领导干部,如果有意愿入额,除要参加考试考核外,还要明确入额后在行政综合部门的领导职务要免去。政治部主任、纪检组组长岗位不设法官员额。领导干部入额以后必须亲自办案,不仅要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而且要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16年全市法院院庭长办案138773件,同比增长52.2%,占结案总数的21.2%。
司法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问题和挑战不少,北京法院在推进司法改革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安凤德说,去年北京法院司法改革主要是推进制度建设,重在固本强基,整体平稳向好,但不可回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性改革还有待深化;法官等级晋升、逐级遴选、岗位交流等工作需要持续推动落实;审判团队建设还没有完成;保证案件质量和法律统一适用的新机制还有待探索;与法官业绩考评衔接的员额退出、法官惩戒等机制还有待落实等。这些问题在今年的司法改革工作中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安凤德介绍,今年北京法院司法改革将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在司法责任制上,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编写《北京法院审判工作规范》,并嵌入法官办案信息系统,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流程和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在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上,要对入额法官的管理、交流轮岗、退出、遴选等后续工作研究出台规范,巩固改革成果。在深化执行体制改革方面,要发挥法院作用,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按照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全力破解执行难。
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方面,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机构等非诉讼纠纷解决组织的衔接,强化诉调对接平台的分流、引导职能,努力建设多元调解与速裁紧密对接的繁简分流审判模式,尽快使改革体现出实际效果,让改革的红利得到及时释放。
(原标题:让司法改革红利及时释放)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