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事件回放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市朝阳区刘诗昆万象新天幼儿园的公益诉讼案,于2017年2月24日以调解方式在北京市第四中级法院正式结案。据悉,这是因“毒跑道”事件引发的全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根据调解协议,刘诗昆幼儿园拆除园内铺设的塑胶跑道并铺上草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向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捐助10万元。
2016年3月底,刘诗昆幼儿园铺设塑胶跑道。4月,该塑胶跑道投入使用,塑胶跑道使用后向外散发刺激性气味。绿色发展基金会获知该情况后,向刘诗昆幼儿园发函,要求其采取措施,拆除塑胶跑道,消除对大气和土壤环境的污染。随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刘诗昆幼儿园破坏大气和土壤环境、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为由向北京市第四中级法院起诉,请求刘诗昆幼儿园承担拆除该幼儿园内的塑胶跑道,对污染的土壤和大气环境采取修复或替代性修复措施等责任。
2016年7月21日,北京市第四中级法院正式受理该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刘诗昆幼儿园认可确实铺设了塑胶跑道,在出现问题后于当年6月就动工拆除了,而且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弥补造成的损害。承办法官多次主持双方当事人调解,调解过程中,刘诗昆幼儿园主动拆除塑胶跑道,并铺上草坪,该集团公司下属的其他幼儿园也开始拆除塑胶跑道。
事件影响
接二连三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刺痛大众神经,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这是全国首例“毒跑道”环境公益诉讼案、北京法院系统审结的第一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从根本上说,“毒跑道”出现的原因在于标准的缺失以及地方性标准的混乱、参差不齐。改变现状,比如出台行业标准,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却等不起、不能等。因此,主动叫停、及时出击是一个“次优选择”,是为智举。“毒跑道”事件,既是一个教训,更是一个提醒。这个案例不但解决了涉案幼儿园的塑胶场地问题,还通过法院和当事人各方的努力,解决了涉案幼儿园旗下多个幼儿园的塑胶场地问题,值得借鉴。它为环境公益诉讼树立了一个样板,环境公益诉讼不只是要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更是要通过一个案例解决一批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方观点
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翟峰:各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有必要从孩子教育、活动、安全、经费等方面综合考虑,可选择沙土跑道代替塑胶跑道。因为沙土跑道相对来说比塑胶跑道价格低,真正称得上物美价廉。接地气的沙土跑道还有利于孩子贴近大自然、彰显和发挥孩子的天性,健康安全有保障。
——2016年7月13日《公益时报》
《法官说法》栏目:法院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了具有社会影响的全国首例“毒跑道”引发的公益诉讼案,不仅及时保护了环境,案结同时执行落地,而且法院未就案办案,通过调解一并解决了其他问题,创新丰富了公益诉讼承担责任的方式。
——2017年4月13日《人民法院报》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