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8年>>201801>>2017法治蓝皮书>>舆论监督篇

"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谁给他们提供了舞台?

时间:2018-01-17 13:50: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资料图片

  事件回放

  2017年6月,媒体曝光了一位名叫刘洪滨(斌)的“老专家”:她在3年中先后变换了9个身份,转战多家省市级电视台的“健康节目”,推销各种“神药”。她时而号称苗医传人,时而变身蒙医传人,且身兼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分会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等数职,偶尔还会客串一下北大专家和医院退休老院长;她在节目中语出惊人,以权威身份“打包票”推销治疗多种不同疾病的药品,这些药品所治疗的疾病包括咳嗽、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但媒体调查发现,刘洪滨身份涉及的北京大学等多个单位均表示“查无此人”,东方咳嗽研究院和中华中医医学会更是子虚乌有,而她推销的药品在网上差评连连,有的甚至被食药监部门认定为假药。

  刘洪滨因此被网友戏称为“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紧接着,网友又扒出,像刘洪滨一样的“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还有三个:李炽明、王志金(今)、高振宗(忠),他们被网友合称电视广告“四大神医”。

  事件影响

  针对此次持续发酵的“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事件,2017年6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进行了回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须立即停止播出“苗仙咳喘方”等40条违规广告。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工商总局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已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等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各部门将依据各自职能依法调查处理。

  各方观点

  假药广告“表演艺术家”为何能攻陷这么多卫视?

  身份原本一查就可知的“大忽悠”,怎么就能“攻陷”这么多卫视?

  这些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等监管部门对假药曾多番整治。2016年“魏则西事件”出来后,国家广电总局还印发通知要求,医疗养生类节目聘请医学、营养等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应执业资质和相应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刘洪滨代言的假药广告,是否在该通知出来后禁绝,还待确认。但就算还没这通知,对药品和代言者身份尽到起码的审核义务,有多难?

  所以根本原因就在一个“利”字。毫无疑问,对于刘洪滨式“大忽悠”,还有相关节目方,监管部门得该处罚就处罚,绝不轻纵。

   ——2017年6月22日《新京报》(作者:佘宗明)

  必须拆掉“假药广告表演艺术家”的舞台

  “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们的表演再怎么卖力、再怎么蛊惑人心,他们也还只是演员,只是被推到前台的提线木偶。在他们背后,还潜伏着一条庞大的虚假医药广告利益链。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医药广告,必须彻底铲除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让那些“艺术家”即使演技再高,也找不到表演的舞台。这就要死死守住广告发布这个终端,把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在强化媒体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广告制作、发布等环节的监管。如此,非法医药广告又怎么会成为“打不死的小强”?那些“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又怎么会有生存空间?

  ——2017年6月23日《检察日报》(作者:李国民)

[责任编辑:zywwangyue]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