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8年>>201801>>2017法治蓝皮书>>人物篇

法小淘:国内首款智能分析案情的法律机器人

时间:2018-01-17 10:13: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法小淘

  人物速写

  2017年,是被媒体称为“科技司法元年”的一年。然而,国内的首个法律机器人,在2016年年底即已经出现了。

  2016年10月15日,浙江杭州的云栖大会上,无讼公司开发的法律机器人“法小淘”正式亮相,它被誉为“国内首款法律机器人”。

  在产品发布会上,人们看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与“法小淘”进行一对一语音对话,“法小淘”会向用户提供法律上的答疑解惑,根据用户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智能案情分析,然后通过案例、名片等数据进行匹配,推荐合适的诉讼法院、专业律师等。

  此前,国外已有一些法律机器人的应用。比如,美国律所使用的人工智能律师“ROSS”,它能够自动检索法律文档数据库,找出与用户提出的问题相匹配的答案。目前,美国已有律所使用“ROSS”来协助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

  “法小淘”的功能主要在于遴选律师。比如,如果用户提出了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案由,并且提供了纠纷双方公司所在地、涉案金额等内容,“法小淘”就会根据这些信息,从30万个律师的信息中筛找出3名最适合的律师,点击打开律师详情后,可以看到律师所在的律所、其办理同类案件的数量等。

  “法小淘”的出现,无疑会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如果选择律师的工作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实现,一方面可以使得当事人和律师能有一个适当的结合,促使案件能更便利、更完美地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律师为了拓展人脉所要花费的精力,使律师更集中于处理案件。

  在“法小淘”强大功能的背后,其实是大数据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无讼开发了无讼案例与无讼名片两个法律大数据产品,前者是一款智能案例检索工具,在库裁判文书量超过2800万份;后者则是一款基于案例大数据的律师名片,将律师与案例数据相关联,可以进一步获悉律师代理案件的专业领域和执业经验。

  同时,“法小淘”还将具有先进的语言识别系统,无讼用机器学习的相关算法建立了一套文本与案例之间的初始相似模型,“法小淘”将不断从案例数据中汲取养分,在数据与数据间建立更加准确的广联。

  事件影响

  在无讼推出“法小淘”之后,一年多来,又有许多机构陆续推出各种功能的法律机器人。媒体甚至将2017年称为“科技司法元年”。比如深圳推出的智能法援机器人“法小宝”、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推出的“法狗狗”一站式法律智能咨询工具等。国内的司法机关、律所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机器人提供法律服务。

  AI进军法律界,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许多人认为,法律工作虽然有固定的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但少不了人的主观劳动。而法律机器人的出现,证实了法律工作也有一部分是机器人可以替代的,不仅可以替代,而且机器人可能做得更好。在某种意义上,“法小淘”等法律机器人的出现,可能是对传统法律工作概念一次极大的颠覆。

  各方观点

  媒体人林子桢、王逸吟:许多号称智能的法律产品,只是解决一些低附加值劳动工作的辅助工具,“人工智能”名难符实。法律AI是一场烧钱的竞赛,无论是官方背景的“国家队”,还是市场化的玩家,无论是以法律人才与知识储备见长的传统律所向技术转型,还是科技企业涉足法律界,必须攻克法律智能领域的技术难题:机器人如何学习法律?

  ——2017年12月11日《财新周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史宇航: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真正困难的工作可能在于大量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并不存在标准答案,对于法律问题的解答需要包括利益、人情、机会等各方面的权衡,需要具有真正理解现实社会的能力,这对经验丰富的律师来说都未必是简单的工作。

  ——2017年7月20日《方圆》

[责任编辑:贾潇]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