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海霞委员:与群众沟通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普法
郭媛媛
海霞
正义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白鸥)“我发现检察机关在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方面做得很不错。”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界别小组会议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刚刚收到的手机信息。
郭媛媛委员介绍,自己经常收到检察机关发送的彩信,介绍检察机关的相关职能和最近开展的工作,“这种形式挺好的,让我们对检察机关有更深入的了解”。
谈到检察公共关系的建设,郭媛媛委员认为,检察机关应该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主动发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与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018年8月,江苏昆山“反杀案”(即于海明案)触动了公众神经。案件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及专家学者关于正当防卫的热烈讨论。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报案件进展。同年12月,最高检印发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明确正当防卫界限标准,于海明案便是其中之一。
对于检察机关的这种做法,郭媛媛委员表示肯定,“只有用典型的案例、坦诚的态度面对公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海霞和郭媛媛委员持相同的观点,她认为,检察机关回应社会关切、与群众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公众最好的普法。建议检察机关多利用这样的机会为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法治进程的推动”。
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了三次检察开放日活动,203人应邀走进最高检。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最高检举办“关爱祖国未来,擦亮未检品牌”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受邀对象以学生为主,11名受邀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代表委员数据库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曾经提过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建议。
郭媛媛委员认为,这样的活动形式很好,建议检察机关在开展相关活动时,针对不同主题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代表委员参加,这样才能给检察机关提出更专业的建议。同时,她希望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多种平台与群众沟通联系,建议检察干警多走进社区,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把检察声音传递到群众当中。
海霞委员也认为,检察机关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讲述百姓关注案件背后的故事,让公众真正了解检察院的工作。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