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自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开展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其中,外卖包装材料安全、“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食品安全及监管漏洞等也在本次活动重点监督之列。
此次专项监督活动将聚焦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损害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办理一批有影响的“硬骨头”案件,用足用好磋商、提出诉前检察建议、提起诉讼、支持起诉等手段,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的公益损害问题,健全完善相关行业、领域治理体系,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稳进提升。
根据活动安排,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将重点围绕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违法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违法产生、排放尾矿;破坏野生动物保护;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六个方面违法行为开展。
此次活动特别强调督促建设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防止伪劣食品,对外卖、直播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高度关注。在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食品违法行为监督方面,线下包括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蔬菜、水果、肉类等含有违禁农药,或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等违法行为的监督。线上对网络销售食品外卖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为网络食品经营提供平台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实行实名登记、许可证审查,或者对严重违法行为未履行报告、停止平台服务等义务;“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食品安全及监管漏洞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监督。
2020年8月28日,最高检召开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座谈会,通报检察机关前期工作情况,并就下一步形成相关指导意见进行交流。会议对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定位以及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公益侵害的认定、提起惩罚性赔偿的情形、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数与倍数、管理与使用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地方积极、稳妥进行实践探索,深入推进理论研究,构建与法院、行政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开展联合调研,凝聚各方智慧和工作合力。
2020年,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布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积极、稳妥开展“等”外探索,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