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

@所有人,您有一份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的大礼包!

时间:2021-03-05 22:51:00  作者:郭荣荣  新闻来源:正义网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个体工商户、农民、家长、租房者、老年人……对于这些群体,有哪些利好消息?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大礼包,请查收!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

  ·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

  @就业人员

  ·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 贫困人口

  ·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 农民

  ·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

  ·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 教师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 学生

  ·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 租房者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 老年人

  ·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

  ·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

  ·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责任编辑:颜妤函]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