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督促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专项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0年6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虹口区院)根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上海市院)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经过对12345市民热线投诉线索的分析研判,调查走访全区40多个住宅小区,发现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安全风险点100多个,部分文物保护点、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内的隐患同样严重,行政监管缺位,具有较大公共安全隐患。虹口区院根据不同违法违规情况,分别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通报情况、开展诉前磋商、提出检察建议、送达告知函,督促依法履行执法监管职责,并对使用、停放、销售等多个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管,推动开展全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助力消除城市公共安全隐患。
【检察机关履职亮点】
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调查核实。虹口地处上海中心城区,面积狭小,人口拥挤,老旧住宅小区多。通过集中梳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飞线充电、楼道充电、楼道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制定调查方案,将重点锁定在老旧小区、发生过同类火灾事故的小区,以及区文物保护点、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内的建筑。组织调查力量对全区8个街道进行全面筛查,走访社区群众、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发现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安全风险点位100多处,调查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场所设置不合理、充电位不够用的实际情况。
厘清监管责任促进协同执法。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监管涉及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公安机关、房屋管理、城管执法等5家行政机关和所属街道。虹口区院全面梳理汇总本市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首先向负责安全监管的应急管理部门发出《情况通报》,再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共同推进行政部门履职,分别向消防救援、公安机关、房屋管理、城管执法4家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从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督促、指导物业或业主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协调处置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消防安全隐患,推进既有住宅小区充电桩建设,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管等角度,提出针对性检察建议。对属地街道发出附风险点位清单的《告知函》,督促其配合行政部门开展执法监管活动。
推动开展全区专项治理整治。虹口区院在上海市院的支持下召开“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会议”,邀请区政府领导及相关行政机关、街道,共同研究解决监管执法中的问题,促进工作衔接配合,增加需求供给,“疏、堵”结合,在全区形成专项治理的整体合力。会后,全区8个街道立即协同公安、消防、房管、城管等职能部门开展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整改过程中,鼓励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写入居民自治公约,让群众成为专项治理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专项监督工作结束3-6个月后,经多次现场回访和随机抽查,本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房屋管理部门将电动自行车充电管理问题纳入旧区改造规划建设中,加装充电桩成为老旧小区“美丽家园”改造工程的亮点项目。
持续向销售端延伸深化源头防控。2021年5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前后,虹口区院围绕违法改装、销售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等情况继续深入调查。通过12345市民热线、新闻报道深挖线索,发现辖区内3家车行涉嫌为顾客购买电动自行车提供改装、加装大容量电池、解码解除车辆限速等服务,其中2家涉及升级全车零部件的大尺度“爆改”,单辆车改装费用可以达到5万余元,并通过“闲鱼”等网络平台发布广告。虹口区院立即将线索移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诉前磋商,督促该局进一步查证违法行为,对涉案车行作出行政处罚,关停提供“爆改”服务的车行,并联合消防支队对本区相关经营者开展线上线下专项检查,督促规范经营。
【办案效果】
一是立足区域实际,维护群众身边的公共利益。虹口作为人口密集度、老龄化程度两个“全市最高”的居住大区,以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聚集的文化大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不仅关乎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文脉保护,也是社区“微治理”中的一道难题。虹口区院将公益损害调查的脚步迈进旧改蜕变中的老旧小区、发生过自行车充电火灾事故的小区,以及区文物保护点、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内的建筑。在线索提供和调查取证上,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协助,精准对接群众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司法需求,也更好地守护了城市公共安全和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
二是提升案件质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小小一辆电动自行车,却涉及复合型违法与综合性执法交织的基层治理难题。虹口区院坚持系统观念、治理思维,充分运用公益诉讼平台的沟通优势、流转作用,灵活运用情况通报、检察建议、告知函等办案方式开展法律监督,督促行政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全区8个街道开展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各属地街道协同公安、消防、房管、城管等职能部门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综合采取约谈督改、清空搬离、拆撤飞线、上门张贴告知书和宣传海报、组织消防演练等系列整治行动。个别情况严重的街道已累计出动各类检查人员600余人次,清理飞线充电、违规停放2200余架次。
三是助力社区治理提级,以更高站位融入发展大局。管好电动自行车,消除安全隐患,不仅要堵住上楼的漏洞,也要提供楼下的相应配套服务。虹口区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自觉融入北外滩开发建设和城区改造升级的发展大局,邀请区政府领导及相关行政机关、街道参加“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会议”,共同推动将整改落实纳入旧区改造的“美丽家园”规划建设,对全区符合安装条件但尚未安装充电设施的小区全覆盖。“美丽家园+非机动车充电桩安装”成为充实虹口区“美丽家园+”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并写入2021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既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的40个老旧小区,全年共投入400余万元经费加装消防设施,增设简易喷淋、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器、视频监控、灭火器、灭火弹等器材,并更换老旧电气线路,还增添了“智能梯控报警系统”拒载电动自行车。
四是延伸销售端监督,构建公益保护全链条。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综合治理,不仅要关注充电、使用环节,生产、销售等环节也是重中之重,违法拼改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导致大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投入使用,存在源头隐患。检察机关在前阶段总结提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法启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销售端公益监督程序,结合前期有效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凝聚与市场监督部门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上的共识,采取诉前磋商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辖区相关违法行为精准打击。区市场监管部门2021年底针对电动自行车专卖店、维修店累计出动检查130人次,检查商户48家,重点检查无照销售、改装原厂配件、更换大功率电池等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相关违法案件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