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默默资助3名“山里娃”,多脏器衰竭、断食8天后仍坚持出庭,生命中最后24小时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属于他的那些时刻,镌铭着大写的“奉献”二字。
入党26年,从检18年。一年前的9月16日,重庆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罗迅因肺癌医治无效离世。他用50年的一生,活出了生命的无限宽广,抒写了一抹最让人心头一暖的“检察蓝”。
十年资助3名孤儿: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有这样一条山路,罗迅风雨无阻,走了整整11年。
2009年,罗迅被选派到武隆区土地乡天生村开展对口帮扶。天生村位于当地桐梓山上,山高谷深,坡陡地薄,自然条件恶劣。
“坐长途车从重庆主城到武隆要3、4个小时,坐班车到土地乡又要2个半小时,再从土地乡到我们天生村,只能坐‘摩的’,最起码也要35分钟。”天生村村民李桥仍然记得初见罗迅的一幕。“他就穿着那一身制服,提着行李站在长途车站门口……”
那个时候,天生村还是全乡的“重点扶贫村”。由于多年不通汽车,面对一条狭窄的泥巴路,老百姓到乡政府办事,一来一回都要走上4个小时。
“他走路把我都走趴下了。”路是人“蹚”出来的!罗迅和当地村干部徐敏带上干粮和水,扛起测绘仪一趟趟往山上跑,起早贪黑勘查线路,风里雨里监理施工。回忆起这段往事,徐敏不禁感叹万分。“一个城里干部,怎么走路比我都狠呢。”
现如今,原来那个贫瘠的小山村已经变得满眼翠绿,硬化的公路穿梭在沟壑纵横之间,包括天生村在内的整个土地乡,也修起了全武隆第一条柏油村道,建起了101.5公里公路骨架网络。“多想让他再来看看土地乡的山山水水,一起到村子里走一走。”徐敏的眼眶顿时湿润了。
扶贫工作结束,罗迅和这里的不解之缘才刚开始。
原来,他发现土地乡的孩子们缺少辅导教材,就四处搜罗甚至通宵复印资料,塞满了整整一皮卡车运上了山。他告诉妻子:“这样做,是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有一天可以走出大山!”
提起罗迅,那是吴松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2012年6月,罗迅在一次入户访贫时偶然了解到,吴松父亲早亡,母亲再嫁,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为此,罗迅和朋友当场掏出2000元遭到婉拒,他借口让奶奶帮忙喂土猪,把钱塞到老人手中就一路小跑了出来。
这之后,他又来到吴松就读的学校,找到校长要求负责吴松上学的所有费用。与吴松一起被救助的,还有李平、李秋荣兄妹。
钱物一年年按时送到,从小学一直资助到孩子们初中毕业,考入医药卫生学校,罗迅却几乎从不露面。十年弹指一挥间,早已长大成人的他们,竟讲不出“罗叔叔”究竟长得啥样。
2018年,在罗迅的影响下,一群志愿者组建了帮扶土地乡的微信群,群内成员已达87人。罗迅留下的空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填补,土地乡的振兴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乡亲们想念他。他们说,罗迅就像是一株田野里的蒲公英,细细小小,毫不起眼,可春风一吹就飘向大地,深深扎根在山间的泥土里。
断食8天后:坚持最后一次出庭
罗迅是“半路出家”。32岁那年,在武警部队服役13年、先后获得5次获得嘉奖、表彰的他,转业到重庆市检察院工作。
“发现他深更半夜看书,我才知道这是在备考。”妻子张慧琴回忆,2007年,罗迅抛出了一个让周围人惊讶的“小目标”:一定要过司考!用他的话来说,“我要配得上这身检察制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女儿出生到进入小学,连续7年屡败屡战的他,2014年终于通过了司法考试。“破天荒发了朋友圈,高兴地像个娃儿一样。”
2015年4月,他被正式任命为重庆市检察院的一名助理检察员。这一刻,他终于脱下“军装绿”,穿上“检察蓝”。
命运无常。一直坚持跑马拉松的罗迅,身体却突然垮了下来。
2020年6月,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罗迅被发现患上肺癌。首次手术只进行了30分钟,医生就出来告诉妻子一个令人万分揪心的消息。“肺癌四期,肿瘤扩散,后续已无手术必要,只能进行常规化疗。”
连续6期化疗过后,罗迅消瘦得厉害,一系列副作用更让他苦不堪言。然而,只出院休息了两个多星期,罗迅就对妻子说:“我要去上班!”
“你不要命了?”面对妻子的关心,他只淡淡地回了一句话:“每个人的工作都很多,我不能给大家增加负担。”
罗迅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一贯低调的他,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过病情,大家只知道,他不久前生了一场病。而无论谁问,他的回答都只有一个词:“挺好”。
去年6月,妻子看他经常满头大汗、步履艰难,强行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癌细胞已向肝部转移。2个月后复查时,他已肝衰竭,胆囊水肿,无法进食且时常呕吐,仅靠喝水和鸡汤来维持。
谁能又想到,在断食整整8天后,罗迅的身影竟出现在法庭之上。去年8月18日,罗迅和同事朱振喜前往重庆市高级法院出庭。临上车前,察觉出异常的朱振喜关切地问了一句:“行不行?我找个人替你。”“没问题,走!”
这个案子的监督申请人叫卓玉莲(化名)。她清楚地记得,春节放假前一天,为了案子的事儿,罗迅还专门打电话催促她补充相关证据。罗迅当时对她说:“说老实话,这案子我可能比你还着急些。”
庭上,卓玉莲觉察到一个细节。“法庭冷气开得很足,但我看到他从额头上抹了一圈汗水。”她哪里知道,出庭的每一秒,罗迅都在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他咬紧牙关,坚持了整整2个小时!
“我遭不住了,先走了。”这是罗迅对朱振喜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有这样一组让人泪目的数字:2020年,罗迅共办案27件,其中不支持监督案件19件,提起抗诉8件,还3次协助办案组向最高检报送典型案例和数据……在罗迅的办公桌上,还留下一张写着当事人联系方式和案件开庭时间的备忘录。
“现在回想起来,他就是想拼上最后一口气,把手头的案子全部办结。”同事们说。
生命中最后24小时:捐献角膜和遗体
在家人的眼里,罗迅是一个很“抠”的人。
他的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地摊货,最贵的衣服是妻子在网上给他买的一件338元的打折冲锋衣,上班穿检察制服,下班就穿运动服,一年四季如此。家里那双早已掉了皮的凉鞋,他始终舍不得丢。
“每年春节,爸爸都会购买御寒衣物和食物,带着我一起送给在车站、码头露宿的流浪者。”在女儿罗瑜辰看来,父亲的身影总是高大而温暖,对于他所深爱的这个世界,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
“你真要捐眼角膜?”2021年9月16日中午,陷入弥留状态的罗迅第一次对外界的呼唤有了回应,他微睁双眼,缓慢而坚决地点了点头。妻子流着泪扭过头,又再次俯身到他耳边。“那只捐眼角膜,我们不捐遗体行不行?”罗迅身体抽搐了一下,艰难地摇了摇头。
“捐了遗体,你啥都留不下了……”“十年二十年后,娃娃想爸爸了怎么办?”面对战友的不理解,罗迅作了最后的坚持。为了不让父亲留下遗憾,罗瑜辰亲手填写了那张《重庆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表》。
2021年9月16日14点12分,罗迅的生命永远定格于此,距离他50岁的生日只差两天。眼角膜捐献,遗体捐献,他的遗愿得遂。两天后,张慧琴默默替他缴纳了最后一笔党费。
“谢谢你让另外一个人拥有光明。向您致敬,向您的家人致敬……”罗迅生前的主管护师吴海霞在朋友圈写到。
“爸爸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世界,他并没有真正的离开。说不定哪一天上学路上,爸爸留下的那双眼睛就能看到我。”女儿罗瑜辰说。
“与罗老师共事时间不长,他的事迹却让我深刻理解到,什么是有温度的民行检察人。”重庆市检察院检察六部干警雷明月说。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